【易誤導】芭樂籽好處多?抗癌、降血脂、減肥?勿過度解讀細胞實驗

網傳「別挖掉!「芭樂籽」藏 4 大好處抗癌、降血脂都靠它 」貼文,文中提及芭樂籽有助「抗癌、降血脂、幫助消化、鎮靜、改善皮膚、減肥、糖尿病、乳腺癌」等等。但專家表示,芭樂籽的療效目前較被研究的方向是改善免疫調節,但也只是細胞實驗而已,並非動物實驗或是人體實驗,以這樣程度的研究結果就推薦他們作為日常飲食圭臬、易使一般民眾被誤導,專家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誤信,甚至以訛傳訛、幫忙分享轉傳。


芭樂籽好處的文章?

原始謠傳版本:

別挖掉!「芭樂籽」藏4大好處抗癌、降血脂都靠它


或這個描述內容

別挖掉! 「芭樂籽」藏4大好處 抗癌、降血脂都靠它覺得芭樂籽影響口感,吃多了怕便祕嗎?恐怕要對它改改觀了,營養師透露,芭樂的營養價值就在芭樂籽裡面,不只能降血壓,還可以幫助消化、抗癌和控制膽固 固醇。 據《THealth》報導,芭樂不只是維生素C之王,還含有鐵、維生素A、鎂、鉀、磷、鈣和硫胺素等,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完全是個健康好物。不只具有抗癌、鎮靜、助消化的作用,還能抗發炎和改善腸胃脹氣,常吃還有助於減肥,也有降低糖尿病風險和改善皮膚問題等好處。 營養師透露,其實芭樂的營養價值都藏在芭樂籽中,連同籽一起吃才是最推薦的吃法。芭樂籽好處多多,其中含有的鉀和抗氧化劑,對於「降血壓」有很好的效果,芭樂當中含有的鉀含量比香蕉高出60%,而抗氧化劑和生物活性物質也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芭樂籽富含膳食纖維,其實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排便問題,但芭樂放太久,裡面的纖維會跟著硬化,導致腸胃功能不佳的人無法消化,才有吃芭樂會造成便秘一說,事實上,適量的食用芭樂籽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芭樂的果肉和種子,是預防和消除癌細胞的好幫手!尤其紅心芭樂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對於預防前列腺癌非常有幫助,另外芭樂籽也有助於預防乳腺癌。 最後,芭樂籽富含纖維,可以防止膽汁在腸道中被吸收,使身體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受體)的量以產生更多膽汁鹽,有助於降低血流中的膽固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MyGoPen 致電諮詢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黃彥寧,她表示芭樂籽指的是芭樂最內層,包在最中間、一小顆一小顆的橘黃色硬籽,而把芭樂籽包住、整團的軟軟白色部分則也算是果肉。


芭樂籽功效只是細胞實驗 並非人體實驗

黃彥寧指出,傳言並未提供正確的研究出處,但 2020 年則有一篇有關於芭樂籽具有免疫調節活性的研究,該研究也曾被國內媒體引用報導,但黃彥寧指出,該論文是利用高濃度的芭樂籽萃取物進行細胞實驗,要反應到人體的細胞、且是食用的話,則要吃非常多芭樂籽才有辦法達到研究論文所使用的劑量,常有傳言以細胞實驗的結果就不斷向民眾強調吃這個、吃那個有什麼功效,還說有實驗已經證實,卻故意不說是哪種實驗,殊不知傳言所說的實驗其實只是細胞實驗,連動物實驗、人體實驗都還談不上,細胞實驗的結果離實際的人體臨床應用還非常遙遠。

黃彥寧強調,並不是說細胞實驗不好,而是細胞實驗能讓科學家知道物質作用的機制、化學作用的途徑,提供學術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但回歸到臨床的層面,臨床上還是以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的結果在實用性方面較好。


芭樂籽一起吃 一份水果為拳頭大小

黃彥寧表示,以營養學的觀點,會建議民眾把芭樂籽一起吃進去,份量則還是以整顆芭樂的食用量一起合併計算,例如根據國健署公告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每天的水果份量應為 2 到 4 份,不管是大人小孩,就以自己的拳頭握起來的大小,當作一份水果的份量,而且儘量攝取不同種類的水果,所以包括芭樂籽在內的整顆芭樂,就能視大小不一、以適當份量作為水果攝取的來源。

黃彥寧指出,老一輩人的觀念常會認為芭樂籽纖維比較多,腸胃不好的人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消化,但黃彥寧強調,現在的芭樂其實已經經過很多的品種改良,纖維已經不像過去傳統芭樂的纖維那麼多,以現在的芭樂來說,把芭樂籽一起吃下肚並沒有問題,也不用擔心吃太多會便秘

但黃彥寧也提醒,腸道手術的病患則因為腸道還需要花時間修復,術後的飲食就不建議吃太多纖維,術後期間的水果會建議從比較軟的水果開始嘗試,直到恢復的後期才能和正常人一樣吃芭樂。


芭樂富含維他命C 營養又便宜

黃彥寧表示,芭樂的維他命 C、微量礦物質、纖維質都非常豐富,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以「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所公告的珍珠芭樂為例,每一百克的珍珠芭樂就富含 193 毫克的維他命 C,比進口的金黃奇異果 90 毫克、綠色奇異果的 73 毫克都高,且在台灣芭樂是相對便宜的水果,是非常划算的在地好水果。



結論

傳言提到芭樂籽有助「抗癌、降血脂、幫助消化、鎮靜、減肥、糖尿病、乳腺癌」等等,但未明確說出相關研究的出處,查詢國際期刊論文除了文獻回顧的研究報告以外,則有有關免疫調節的研究,但只是細胞實驗,專家提醒,很多食物功效的傳言都只是引用細胞實驗的結果,就推薦民眾多吃,但實際飲食根本也達不到實驗劑量,更遑論用在人體未必有同等機轉、療效,建議民眾依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天天五蔬果、均衡飲食。
資料來源:

《國際大分子生物期刊》(2020 年)- 具有免疫調節活性的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inn) 種籽多醣的表徵
食藥署臉書 食用玩家 - 《紅白芭樂比一比!》
農糧署 鮮享農YA - 喜歡芭樂的你,知道多少芭樂的事呢?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 營養醫學中心 營養師 - 黃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