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導】蝦子的蝦線煮熟還有寄生蟲的顯微鏡影片?勿過度解讀!建議確實煮熟

網傳「蝦線煮熟還存在寄生蟲嗎?」影片,而且還有多個內容相類、畫面不同的版本以不同帳號流傳,但都提到煮熟後將蝦線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有「小傢伙」在動、並接著說蝦線有很多耐高溫的細菌和寄生蟲。但專家表示,台灣的食物中毒多是腸炎弧菌引起,海鮮中蝦子的檢出率約 4 成,而寄生蟲則常見於魚類、少有蝦子相關的病例報告或研究,專家提醒民眾,蝦線挑掉較為衛生安全,必且應該完全煮熟去除病菌的活性,且烹調處理時應確實做到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蝦線煮熟還有寄生蟲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蝦線煮熟真的能吃嗎?#顯微鏡下的世界 #微觀世界 #蝦線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MyGoPen 實際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蝦線」就是蝦腸,也就是蝦子消化道的食物殘渣以及消化液的混合物,經過煮熟之後產生「褐變」,形成我們所看到的黑褐色型態;陳俞均指出,台灣歷年食物中毒案例統計中,以腸炎弧菌佔最大宗,生鮮魚貝類中蝦子的腸炎弧菌檢出率為 43%,生鮮魚貝類除了體表、魚鰓分佈最多以外,排泄腔也有 43 到 67% 的檢出率,腸炎弧菌不耐熱、也不耐冷,耐熱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是腸炎弧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腸毒性會造成下痢,但只要徹底煮熟就能避免。


蝦子常有腸炎弧菌 寄生蟲多見於魚類

傳言提到「蝦線有很多細菌和寄生蟲,高溫加熱也很難消滅,煮了十分鐘之後還在顯微鏡下游動」,陳俞均強調,根據學理只要煮熟蝦子確實足夠殺死致病菌,傳言「把蝦煮了 10 分鐘」,還需要考慮溫度是否足夠;而寄生蟲的問題,台灣有關於海鮮寄生蟲的病例報告多集中於魚類,各種絛蟲、線蟲等等,傳言影片中所稱的「小傢伙」、「小可愛」、「一隻蟲子」因為影片版本眾多,其所指的東西在畫面中也可看到型態也不相同,難以判斷究竟是何物。


挑除蝦線 確實加熱煮熟、避免交叉污染

陳俞均強調,傳言雖然多有不明及錯誤,但傳言建議吃蝦要挑除蝦線是正確,而且為了避免二次污染、交叉污染等問題,建議民眾最好的自保之道就是確實加熱、完全煮熟,才能去除蝦線中致病菌的活性,而且生食熟食應分開處理,國內過去發生腸炎弧菌食物中毒案例有極大比例是交叉污染所引起。


結論

專家認同傳言建議的「吃蝦一定要記得挑蝦線」是正確觀念,但傳言提到「蝦線煮熟後還有很多耐高溫的細菌和寄生蟲」,但根據台灣的病例報吿及相關研究,蝦子較常見的致病原為腸炎弧菌,寄生蟲則較常見於魚類,傳言混稱二者;並且以顯微鏡頭下有「小傢伙」、「小可愛」、「一隻蟲子」代稱,上下文的連續說法易使民眾誤導、混淆不清到底是指什麼。而傳言來源應為中國大陸影片,當地海鮮蝦類的管理法規及檢驗標準則不在本次查核範圍。


資料來源:

疾管署 疫情報導 P.245 - 腸炎弧菌與食品中毒
委託研究 - 新 O3:K6 型腸炎弧菌致病因子之研究
漁業署 -  落實食安五環政策,保障水產品安全

諮詢專家:

臺安醫院營養師 - 陳俞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