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解】按摩膝蓋周圍治胃病?勿過度解讀影片!中醫師詳解

網傳「胃脹氣 胃食道逆流 所有胃的問題」的處理方式影片貼文,影片中示範按摩膝蓋下方的外側與胃有關,膝蓋上方外側是脾臟、內側是胰臟,宣稱脹氣、胃酸等胃的問題非常快就能夠好了。經查證,專家表示,下肢外側確實是「胃經」循行之處,但「脾經」走下肢「內側」,雖然胰臟和消化有關,但傳言說法似是而非、並不精確清楚,網傳說法易生誤導。


按摩膝蓋周圍治胃病

原始謠傳版本:

胃脹氣 胃食道逆流 所有胃的問題 赤腳先🦶是這樣處理的 效果很好 赤腳先🦶 我研究過他一陣子 他的理論裡面很多原始點還有拍打蕭老師的精華 赤腳走路 現代人很難落實 所以後來沒有繼續研究。 不過真的值得參考的自然療法 這影片說的 腸胃不好 脾臟 胰臟各種疑難雜症 拍打脛骨值得試看看。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傳言影片提到「只要是胃不好的,不管是脹氣、胃酸,脛骨上段握拳外側去揉、去頂」,「胃的問題很快、非常快就能夠好了」,而轉傳的貼文則說「胃脹氣 胃食道逆流,所有胃的問題 效果很好」。MyGoPen 實際諮詢中醫師蔡懷德,他表示中醫基礎理論中提到胃主受納,意思就是飲食的攝入收納、吃進來的東西能不能通暢的往下傳導,所以胃氣平和則飲食正常、胃氣不順則會上逆嘔吐或是停滯脹氣等等。以經絡的角度來說,「胃經」巡行有經過下肢的外側,例如胃經「足三里穴」,就是位於膝蓋下三吋、大約四指橫幅寬再往外一吋的位置,是臨床經常針灸或是按摩的穴道。


中醫:消化不良可嘗試 治病太誇大

蔡懷德指出,臨床上若有病人胃腸覺得脹脹的,中醫師也會教導病人按摩一下胃經,找到小腿脛骨最突出的地方再往外大約一拇指的寬度,利用刮痧板、拇指指節或是握拳,以感到適度痠脹的力道去按摩搥打,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減緩不適。但是傳言講成「脹氣、胃食道逆流、所有胃的問題」則有誇大之嫌,假如民眾只是偶爾胃腸悶脹,或是吃到比較難消化的食物,是可以靠這些按摩的方式來舒緩;或者還未犯病前自行保養,也是值得鼓勵的自我保健、重視身體健康的作法,但如果是長期的消化或代謝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糖尿病、乳糖不耐症等等,靠按摩可能難以改善,傳言說法一概而論、易生誤導。

此外,蔡懷德也提醒民眾,即使影片中示範的按摩手法是有幫助的,但還有取穴位置必須精確的問題,民眾還是循正確、專業的管道,或是詢問中醫師比較可靠,畢竟自行按摩比較不確效,中醫還會用針灸、內服中藥等方式改善胃脾相關的各種消化問題,針灸的效果、力道肯定強於按摩,而口服中藥會直接接觸到消化道,在改善脾胃的層面上都優於單純按摩。


針灸強過按摩 吃中藥可直接接觸消化道

傳言還提到「膝蓋以上外側是脾臟的問題,內側胰臟」,「這都跟中醫脾土有關,跟胃是相關聯的,糖尿病等等」。蔡懷德指出,中醫的「脾」主運化,「脾經」循行經過下肢內側,廣義來說脾經不單單指脾臟,而是包含各種飲食進人體內的物質吸收、運送與代謝的功能,例如進食後血糖的利用與儲存,乃至如何利用這些營養幫助肌肉的增長,都是屬於脾的功能的一部分。至於傳言提到的糖尿病,臨床上中醫也常用脾經的穴道來調理,小腿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的「陰陵泉穴」,反而是健脾比較常用的穴道之一,經常拍打按摩也能增強身體代謝停滯廢物的能力。

至於傳言提到的膝蓋以上或是以下的概念,蔡懷德表示應是參考「全息律」的概念,全息律是指一個局部能反映全體,理論基礎包括人類胚胎的發展過程;傳言說法則是

將整個人的身體投射在腿上,全息率的概念應用很廣,包括耳朵、手指、足底,都有類似的投影取穴、局部對應全身的概念,但是以脾經、胃經的角度來處理消化或是代謝的問題,通常還是依照經典,以下肢內側屬「脾」,外側屬「胃」的原則來取穴,傳言說法既缺乏明確出處、也缺乏脈絡背景,且與中醫經典未盡符合,傳言說法為易生誤導訊息


結論

傳言所提到胃病的按摩位置「脛骨上段外側」,確實位於「胃經」經過的下肢的外側;傳言又說「膝蓋以上外側是脾臟的問題,內側胰臟」,但傳統中醫沒有胰臟一詞,在古典醫書當中常常與「脾」有關,中醫的「脾」與現代醫學的脾臟不太ㄧ樣,中醫的脾比較複雜、跟胰臟有關,中醫經典仍以下肢內側屬「脾」、外側屬「胃」,傳言說法雖然都與消化有關,但易造成民眾對中醫知識的錯誤認知,進而影響民眾對疾病和治療的錯誤理解,傳言不明就裡、缺乏完整的觀念及敘述,是易生誤導的資訊。


衛教資源:

中國附醫 - 一吃喝就胃脹氣 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惹的禍
衛福部食藥署 - 胃食道逆流怎麼辦-從生活型態及藥品治療來改善

諮詢專家:

康華中醫診所 中醫師 - 蔡懷德

延伸閱讀:

【錯誤】飯後想睡是因為血管問題?交叉擊掌治飯後倦怠?誤導說法
【易誤解】拉耳朵的動作改善眼睛狀況?勿過度解讀而延誤病情
【易誤解】網傳刮痧大腳趾縫根部可治高血壓?勿輕信偏方!醫師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