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解】網傳刮痧大腳趾縫根部可治高血壓?勿輕信偏方!醫師詳解

網傳「不吃藥降血壓 只需刮開這一處」影片,片中示範用刮痧板在大腳趾根部的內側刮,宣稱能降血壓、不藥而癒。但專家表示,其實傳言影片講了那麼多,只要講出「太衝穴」就好了,中醫確實會針灸太衝穴來治療高血壓,但刮痧不是針灸,大腳趾趾縫根部也不是太衝穴,傳言說法誇大刮痧功效,且故意取離穴的位置,提醒民眾不要誤信網紅的養生傳言,臺灣醫療制度健全、由合格的專業中西醫師診斷治療才有保障。


刮痧某部位可根治高血壓?

原始謠傳版本:

不吃藥降血壓 只需刮開這一處


主要流傳這段 YouTube 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其實就是太衝穴 傳言捨棄正統作法

傳言提到「用刮痧板在大腳趾根部的內側由上往下刮」、「血壓不正常這個位置就會疼痛」。MyGoPen 致電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黃建榮,他表示傳言影片中所講的,其實就是「太衝穴」的功能,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通常從腳背的方向按壓或是針灸,但傳言卻是從腳趾趾縫處下手,黃建榮解釋,中醫有一個觀念叫「離穴不離經」,也就是就即使沒有落到正確的穴位上,只要仍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會有一些效果,傳言影片不直接講太衝穴,卻取太衝穴附近、同一條經絡上的位點,中醫穴位有些可能因為人體體型差異大而比較難找,所以有一些輔助的其他方法幫忙,但是太衝穴有非常明確的腳趾趾骨可以當作指引,不需要另闢蹊徑,傳言的做法美其名叫做創新、但也可能似是而非造成民眾混淆,傳言說法易生誤導。


故意「離穴」難以理解 效果存疑

黃建榮表示,傳言不講太衝穴本身,而是「離穴」,離穴效果比太衝穴更好或更差不無疑問,傳言不以正統的穴位處理,卻找上離穴的位置,傳言影片中所講的方法令人難以理解。中醫裡除了針灸太衝穴用來治療高血壓以外,其實以人體的相對位點則有手掌虎口的合谷穴,其他像是頭頂的百會穴、後頸部風池穴、​​手肘的曲池穴、腳底板的湧泉穴等等。

黃建榮指出,除了針灸穴位以外,高血壓在中醫是屬肝的部分,肝陽上抗則可用天麻鉤藤飲、龍膽瀉肝湯等等,但如果有一些特殊的狀況,譬如氣虛血虛,就要從補養的部分再加過來,由此可見每個人的體質、病況不同,治療的方式也可能大為不同,中醫說「辨證論治」,西醫說「有正確的診斷、才有正確的治療」,就是同樣的意思,絕不是民眾自己有樣學樣、依樣畫葫蘆就能處理的。



西、中合併治療 搭配飲食、生活改善

黃建榮強調,比較嚴重的高血壓患者基本上不能只靠中醫,應該西醫、中醫一起治療;如果西醫持續治療已經相對穩定中,要加上中醫調理的話,也應該讓西醫知道中醫使用的中藥,同時也讓中醫知道正在服用中的西藥,才能避免兩邊用藥發生加乘效果等用藥風險;此外,血壓剛剛升上來、也就是西醫所說的「高血壓前期」階段,則可以先找中醫試試看能否可逆,最怕的情況就是民眾誤信傳言,自己悶著頭學影片中的方法刮痧,或是誤信其他偏方,不但錯過了治療時機甚至還可能反而傷身,與其問說像傳言這樣刮痧刮幾天沒效就應該看醫師,黃建榮的建議是「看醫師比較有效」。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衛福部公告「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所謂民俗調理行為是指「以紓解筋骨、消除疲勞為目的,單純運用手技對人施以傳統整復推拿、按摩、腳底按摩、指壓、刮痧、拔罐,或使用民間習用之青草泥、膏、液狀外敷料所為之非醫療行為」。文中指明「刮痧」屬於民俗調理業,且民俗調理業廣告或宣傳時,在社群網路、海報單張或名片,都應避免出現影射醫療業務的文字,不得讓人誤認為具有醫療效能的建議或宣傳。傳言影片為簡體字、出處應該是中國,若在臺灣,宣稱刮痧可降血壓、則已屬違法,傳言說法為錯誤資訊。


結論

傳言提到「不吃藥降血壓」、「只需刮開這一處」、「不藥而癒」,刮痧的部位為大腳趾根部的內側、也就是趾縫的地方。專家表示,傳言影片所講的功效其實都是「太衝穴」,但傳言不提太衝穴、卻取其旁邊的腳趾縫,雖然「離穴不離經」、其他位點仍在同一經絡上還是有效,但有明確位點的正統穴位不取、卻標新立異自己創造一個位置,傳言影片的作法令人難以理解,傳言說法為易誤導的訊息。

而根據衛福部中醫藥司相關法規,針灸是醫療行為,但「刮痧」屬於民俗調理、不得宣稱醫療效能,傳言影片宣傳刮痧降血壓的說法,在臺灣已屬違法行為,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衛教資源:

衛生福利部 中醫藥司 - 高血壓中醫預防與保健手冊

諮詢專家: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 黃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