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解】網傳365天穿襪子睡覺的影片?好處多多?勿過度解讀!醫師詳解

網傳「襪子用處 365天穿襪子睡覺 身體會有什麼變化」的影片,也有其他類似主題的影片,例如「穿襪子睡覺三大好處」、「日本人一年四季不離腳 襪子有什麼奇效呢」等。專家表示,穿襪子睡覺與否,應該是因人而異。四肢冰冷、腳部血液循環不好的人,確實可以透過穿襪子睡覺的方式保暖,但如果沒有相關症狀、就不用非得一定要穿襪睡覺,否則還可能因此睡不著。


關於穿襪子睡覺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穿襪子睡覺,好處多多。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或這個版本: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人體體溫確實在睡覺時會下降,但下降的過程是逐步緩慢的,但有些人會習慣性踢被子、或是老人家周邊血液循環比較差,就有可能感受比較明顯,覺得睡到一半變冷或甚至冷醒、因而干擾睡眠。

柳朋馳以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例,睡覺時覺得冷可能會在無形之中干擾睡眠,雖然不至於讓人大醒或甚至睡眠中斷,但會刺激交感神經、增加心跳,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高血壓、代謝疾病 3 倍風險,睡覺覺得冷在程度上可能沒那麼嚴重,有的人反射性地把腳縮進被窩裡、或是把棉被拉過來蓋好就解決了,因此醫學上沒有強調穿襪子或不穿襪子睡覺的問題,但會提醒容易手腳冰冷的人,睡覺前先注意環境的溫度,在保持環境要通風的同時,如果冬天因為開窗而導致太冷,穿襪子睡覺就是適當的,但如果有些人本身體溫就比較高,穿襪子會覺得太熱而干擾睡眠,那睡覺時就不要再穿襪子、以免太熱也會影響睡眠,所以說,穿襪子睡覺與否,應該是因人而異、而不是傳言所說,穿襪子睡覺一定比較好,更不是像傳言所說穿襪子十天、三個月、一整年就有什麼好處,穿襪子應視季節、環境、個人情況而定。


穿襪子睡覺視季節、環境、個人而異

柳朋馳強調,有些人穿襪子會有封閉的束縛感,就像有些家長擔心新生兒抓花了自己的臉或是為了保暖,而讓新生兒帶著手套、腳套,但有些小孩並不喜歡這種感覺,戴了手套、腳套反而更躁動,所以穿襪子睡覺這件事非常偏重個人因素、必須因人而異。

至於傳言提到的雷諾氏症,柳朋馳指出,雷諾氏症與微循環有關,溫度太低會導致微血管變差、甚至手腳發紫,但通常發生在溫度很低、低於攝氏 10 度以下的地方,以台灣位處亞熱帶來說,除非是住在山區或特殊地區、且又碰到寒流,否則很難發生這樣的情況,柳朋馳表示他以前曾在三芝衛生所服務,有些老人家必須清晨起床務農,冬天又濕又冷就發生了手腳黑掉的情況,所以像這樣的族群就會建議手腳一定要保暖,對他們來說襪子就非常的重要,但如果本身沒有症狀、也沒有相關疾病史,就沒有一定要穿襪子的必要。


糖尿病足要保暖但也要通風

柳朋馳特別提醒糖尿病患,特別是已有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因為糖尿病會造成血管、神經病變,遠端肢體尤其容易受影響,而使得腳部受傷或感染卻不自覺,糖尿病病患確實需要注意足部保暖,穿襪子也是保暖方式之一,但也要注意腳部皮膚的通風,以及穿脫襪子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檢查腳部的皮膚或細小傷口,例如剪指甲造成的指甲和皮膚交接處的微小傷口;而且這類病患也容易有灰指甲或皮膚黴菌感染,如果常常長時間穿襪子的話,也可能使得病情更嚴重,所以病人也不能一昧的一直穿著襪子想保暖,而忽略了長時間穿襪子可能造成的危害。

MyGoPen 查詢相關資料,國健署於 2020 年 12 月宣導「讓專業的來!國健署提供禦寒保健 8 要點」,文中提醒寒流期間禦寒八大措施的第一項就是「要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顯示國健署建議若在寒流期間禦寒可善用襪子保暖,並未強調任何時間、季節都要穿襪子,也查無國健署或其他具公信力單位有關穿襪子睡覺的建議。


結論

傳言所說的穿襪子睡覺的好處,其實只是針對手腳冰冷或周邊血液循環不好的病人,所提出的一個保暖方法;且傳言說維持一整年穿襪子睡覺的習慣會有諸多好處,但專家建議應視季節、環境及個人調整才對,且如果沒有相關症狀的人未必是一定要穿襪子比較好,不喜歡襪子束縛感的人甚至可能因此睡不好,改以開暖氣等其他方式保暖腳部即可、沒有非得要穿襪子睡覺不可。


資料來源:

國健署 - 「讓專業的來!國健署提供禦寒保健8要點」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