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解】近日確診數降低是因CT值改成30以上算陰性?確診與解隔離標準定義不同

網傳「近日確診數降低是因為將陰性標準改成改成 Ct 值 30 以上」的訊息。指揮中心近日表示,台灣並非以 Ct 值到達一數值就認定病患無確診,即使現在確診個案數較多,Ct 值較高的個案仍會算確診。近期會調整解隔離標準是因為雖然病患體內還能檢測出少量病毒,但幾乎已下降到不具傳染力,所以不需在醫院或集中檢疫所被隔離,可至其他地方安置或醫療,將病房留給更需要隔離的民眾使用。感染科醫師也說,確診標準和解隔離標準的定義不同;另外,即使 Ct 值 30 以上的病患解隔離後,還是處於居家自我管理的階段,不能亂跑。

近日確診數降低是因為改成CT值30以上都算陰性?

查證解釋:

「確診標準」和「解隔離標準」的定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 2021 年 6 月 16 日的記者會上說明,台灣並非以 Ct 值到達某一數值就認定病患無確診罹患新冠肺炎,「即使現在確診個案數較多,Ct 值 38、39、40、41 的個案都仍算確診,所以台灣的 Ct 值標準並沒有比國外鬆。」

針對近期台灣調整「解隔離標準」,從過去的 Ct 值 34 調整為 30 以上可解隔離,羅一鈞進一步說明,即使病患的病程已觀察 10 天、Ct 值到達 30 以上,並非等於轉為陰性,而是他雖然還能檢測出少量病毒,但經專家會議和參考國外資料顯示,Ct 值 30 的患者其病毒在體內已下降到幾乎不具傳染力,所以不需在醫院或集中檢疫所被隔離,可以至其他地方安置或醫療。

羅一鈞也說,如果病患的 Ct 值超過 30,可以移出醫院的隔離病房,至於是否需要住院,則由醫院的醫療團隊評估,並非 Ct 值大於 30 就要立刻回家。如果他還需要氧氣或靜脈注射藥物,他還是可以在移出隔離病房後,繼續在一般病房治療觀察。

羅一鈞強調,並非透過放鬆解隔離標準來降低確診數,而是經專家討論後認為可以把病房留給更需要隔離的民眾使用。另外,若目前隔離病房數量更寬鬆,也會就隔離條件做調整,看是否能讓一些本來在醫院以外安置的病人,尤其是高齡或是慢性病的病患也能回到醫院繼續觀察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指出,確診標準和解隔離標準是不一樣的定義。目前解隔離的標準是指病患發病至少 10 天、Ct 值 30 以上,就可考慮解隔離;而目前以 qPCR 偵測兩個基因,假如 Ct 值為 36、37,還是會認定是陽性。

邱政洵說,Ct 值 30 以上代表病患的傳染力很低或沒有,但解隔離後仍處於居家自我管理的階段,不能亂跑,還是有一定的標準。而站在醫療需求的角度,因為現在醫院的床位很少,所以必須要這樣做。

資料來源:2021/6/16 14: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

專家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 邱政洵

MyGoPen查證參考:

https://www.mygopen.com/2021/06/ct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