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十大死因第一名!發作不分季節 權威醫師示警腦中風年輕化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在2022/7/11聚餐時突然倒下,中風問題再度引起人們重視,腦中風曾是10大死因第1名,後來雖然因死亡率下降,退到第4名,可是發生率並沒有減少,台灣1年約有7萬人中風,為台灣成年人失能主因,然而中風有哪些徵兆?高風險群有哪些?由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醫師解析,教你面對可怕的腦血管疾病。

昔日十大死因第一名!發作不分季節 權威醫師示警腦中風年輕化
天氣太熱容易引發腦中風!權威醫師解析腦血管疾病(圖/Getty Images)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可分為血管塞住(梗塞性)和血管爆開(出血性),兩者共同的危險因子為高血壓,心臟輸出的血液有20%會流過大腦,若血管梗塞或變得狹窄,導致血流量減少,會有慢性缺氧問題,增加血管性失智風險;人老化後,血管會失去彈性,若血壓過高可能會引起出血性中風,而且梗塞性和出血性中風有可能同時發生。

腦中風年齡層分布:

因為與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相關,患者多為65歲以上,但年齡層有向下趨勢。

腦中風的高風險群:

1.有家族病史。

2.65歲以上。

3.高血壓、肥胖。

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1.交感神經長期亢奮,維持高血壓狀態,例如:長時間打麻將或打電動。

2.飲水量過少,造成血液濃稠度增加。

3.喝太多茶和咖啡,咖啡因攝取過量。

4.有抽菸、喝酒習慣。

5.夏天喝冰飲,會讓血壓瞬間升高,可能誘發血管破裂。

昔日十大死因第一名!發作不分季節 權威醫師示警腦中風年輕化
生活習慣可能造成高血壓,容易誘發腦中風發生。(圖/Getty Images)

中風的特徵:

1.微笑時,臉部兩邊不對稱。

2.說話口齒不清,有點大舌頭,甚至流口水。

3.雙手平舉,手會慢慢無力放下來。

4.會拖著腳走路、平衡感不好。

如何預防:

1.若有服用降血壓的患者,藥物要定時吃。

2.定期且正確的量血壓。

3.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還能維持健康的體重,血壓也會得到更好的控制。

正確的量血壓方式:

心臟學會推行居家「722」量血壓方式,去看門診前,至少連續7天測量血壓,早晚1次,這2個時段最好各測量2次,測量前要平心靜氣,血壓計用久了要校正,才能確保數值準確度。

昔日十大死因第一名!發作不分季節 權威醫師示警腦中風年輕化
造成血壓高低的原因很多,長期且規律的測量會更準確。(圖/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謝宗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