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謝堂前燕

「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邊野草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作,感嘆魏晉以來的門閥世族, 在南北朝梁武帝時發生的侯景之亂中幾乎被屠殺殆盡。
以今日的話說,門閥世族子弟都是含著金湯匙出世,不知羨煞多少人;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禍亂讓他們幾乎是家破人亡,真是人生無常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無常可不是真常嗎?
烏衣巷在南京(南北朝時稱建康)秦淮河畔,是門閥世族聚集之地,有名的東晉宰相謝安、王導都在此住過;朱雀橋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數年前我出差至南京,曾至秦准河畔舊址憑弔,心中興起「物事兩非事事休」的感嘆。

南京秦淮河兩岸人煙稠密,金粉樓台,十分繁華。(圖取自維基百科)

此事要從南北朝時,東魏將領侯景投降南朝梁武帝開始說起。
侯景鮮卑化的羯人,為人反覆無常。他本來是北魏悍將爾朱榮麾下的一名武將,爾朱榮被殺後數年,北魏分裂為東、西魏,侯景改投東魏高歡,高歡死後他與高洋(高歡之子)互相猜忌,所以一度想投向西魏的宇文泰,但未獲宇文泰信任,所以改投梁武帝(西元5 4 7年。)
侯景身高不滿七尺(東漢以降,一尺約等於現在的23公分,)體態長上短下,跛腳。廣顙高顴(額頭寬、顴骨高,)鬚眉稀疏,顏面赤色,低視屢顧(眼神下望,屢屢回頭,)聲散(音嘶不清)識者曰:此謂豺狼之聲,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

侯景身高不滿七尺,體態長上短下,跛腳。(畫像取自網路)

侯景投奔梁武帝時,曾請武帝促成和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兩家世族結親,武帝認為王、謝門第太高未答應,並表示可以在朱姓、張姓等其他世族中找對象。侯景憤恨的說「什麼門第?我叫他們做我的家奴。」
梁武帝接納侯景,封他為河南王,允許侯景盤據壽陽,無非是想借助他的力量北伐。
但事情的發展,並非如武帝所盤算的;東魏後來有意和南梁和解,侯景深感情勢對己不利,所以就勾結武帝的侄兒蕭正德起兵造反。
西元548年,侯景攻破建康,立蕭正德為帝。出於對世族門閥的嫉恨,侯景對他們大開殺戒,尤其是最大咖的王、謝家族,幾乎是滅門,其他次要的門閥也難以倖免。
史稱侯景悉數驅趕滿朝文武三千人,淨身而出,命士兵將他們殺死,其後又縱兵殺掠,屍骸填滿道路。侯景甚至陸續派軍在三吳地區(吴、吳興、會稽)大肆燒殺搶掠。
侯景劫持梁武帝並實際掌權長達四年,建康被圍時爆發嚴重饑荒和食人事件,屍體更再引發瘟疫,城破前建康人口十萬,城破後不足四千。史稱城破後侯景「軍人屠馬於殿省間鬻之,雜以人肉,食者必病。」最後連梁武帝也絕糧而死。
攻入建康後,侯景廢蕭正徳改立武帝子蕭綱為帝,自封為大都督,迫使美貌的溧陽公主嫁給他為妻;西元551,侯景廢蕭綱,再立豫章王蕭棟為帝,改元天正。 同年,再命蕭棟禪讓,侯景登基為帝,國號為漢。
但好日子不長,西元552年,侯景被梁將陳霸先、王僧辯擊敗。侯景在逃亡時被部下所殺。王僧辯將他的雙手截下交給高洋,頭顱送至江陵,屍體在建康街頭暴露。當地百姓將其屍體分食殆盡,連其妻溧陽公主也吃他的肉,屍骨燒成灰後有人將其骨灰摻酒喝下。
梁元帝蕭繹下令將他的腦袋懸掛在江陵鬧市上示眾,然後又把頭顱煮了,塗上漆,交付武庫(兵器庫)收藏,與篡奪西漢的王莽有着相同待遇。
侯景如此惡行,「南史」將他列為「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