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特斯拉殺手」,Fisker為何走上破產一路?會是電動車新創泡沫前兆?

曾被譽為「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殺手」的美國電動車新創Fisker,近年飽受虧損及現金短缺所苦,於6月17日晚間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聲請破產保護,希望透過出售資產和重組債務來挽救營運困境。Fisker資產估計為5億至10億美元,負債在1億至5億美元之間。

Fisker在申請破產保護的文件中表示:「像其他電動車公司一樣,面對各種市場和總體經濟的逆風,這些風險影響了我們高效營運的能力。」

據路透社報導,Fisker在今年2月就傳出經營困難,並曾與日本車廠Nissan協商3.5億美元的注資計畫,期望共同開發電動車技術並在北美進行製造,然而最終談判無果,Fisker不得不收緊營運、尋找其他融資管道,今年3月初更宣布暫停生產六週。

13-fisker-ocean-front-studio.jpg 圖/fisker
13-fisker-ocean-front-studio.jpg 圖/fisker

仿效蘋果外包製造,二次創業再度面臨倒閉危機

Fisker於2016年創立,在2020年底通過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合併公開上市,估值29億美元,並為其資產負債表注入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這次上市是創辦人Henrik Fisker在創立的第一家公司Fisker Automotive於2013年申請破產後,再次築起汽車業務的第二次機會。

曾擔任特斯拉設計顧問的Henrik Fisker當時表示,希望將Fisker打造為「汽車界的蘋果」,效仿蘋果以外包的方式,在汽車製造中實現「輕資產模式」(asset light model),以減少車輛開發時間和降低成本,快速推向市場。

然而,製程外包也招致反效果,除了生產品質不穩定,旗下的電動車Ocean SUV也飽受軟硬體的維修問題,非營利組織Consumer Reports甚至稱Ocean SUV為一項「未完成的業務」,該車輛也因煞車、換檔以及車門有時無法打開等問題而受到美國監管機構的調查。

在2023年生產的超過10,000輛車輛中,Fisker僅交付了不到一半的車輛,僅為約 4700 輛,因此在今年1月,Fisker轉向了經銷商為基礎的分銷模式,儘管已經在美國簽署了15個經銷商地點的協議,並在歐洲擁有12個合作夥伴,但還是未能清空倉庫超過5,000輛的存貨。

Henrik Fisker 圖/TEDxChapmanU Via Flickr
Henrik Fisker 圖/TEDxChapmanU Via Flickr

電動車新創的倒閉潮

Fisker的困境並非特例,在過去的兩年中,由於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加劇,以及需求減弱、籌資困難等因素,包括Proterra、Lordstown和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在內等多家電動車新創都皆已宣布破產。這些公司包括Fisker,都曾在2020年和2021年透過與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的方式進行市場首次公開,並在快速增長的承諾下從投資者中籌集數十億美元,然而,多數公司都在花費數十億資金後以失敗告終。

經濟環境的不利因素也使得電動車新創難以支撐。市場升息使虧損公司更難找到資金、壓低電動車的需求,即使總營運成本平均較低,電動車價格也比汽油或柴油車輛昂貴;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也使電動車廠面臨壓降價壓力,使獲利更為困難。

資料來源:《Reuters》、《The Guardian》、《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延伸閱讀:豐田又造假!日本5大車廠安全測試數據違規!38車款受波及,停售6車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