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前外長倡議兩岸「一中聯邦」林永樂:國民兩黨都不會支持

圖/美國之音
圖/美國之音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9月13日表示,兩岸間所謂的“現狀”不穩定且定義不明,難以維持。未來對台灣而言是嚴峻的二元選擇,一是繼續維持現狀,等候中國局勢生變,讓台灣或有避開中國、走向獨立的契機,但這風險極高,戰爭悲劇將不可避免。第二個選擇,他建議在“一個中國聯邦(One Chinese Commonwealth)”架構下,兩個對等實體逐漸融合。
對於楊榮文的建議,台灣前外交部長林永樂不認同。他認為,“中國人的聯邦”過於牽強,難獲台灣民意支持。因為聯邦是鬆散且獨立運作的個體,若所謂“中國人的聯邦”能容忍類似今天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當然有吸引力,但若是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台灣社會不會接受。
楊榮文在台北舉辦的亞太千里論壇上表示,兩岸間所謂的“現狀”不穩定且定義不明,其實難以維持。未來台灣前途可能有兩大走向:與中國和平統一或捲入戰爭。他建議兩岸在“一個中國聯邦(One Chinese Commonwealth)”架構下逐漸融合。但越來越排斥統一的台灣人會接受這個建議嗎?台灣前外長林永樂說,聯邦概念過於牽強,要讓兩岸對等共存沒那麼簡單。
楊榮文以“一個新加坡人視角下的兩岸關係”為題,在台北發表英文演說,約三百人到場聽講。包括台灣前證副總統馬英九和蕭萬長、前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和前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等人。
楊榮文回顧過去40年來的兩岸互動的歷史,包括中、港、台、新於1992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的互動、台海兩岸代表辜振甫和汪道涵1993年於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2004年訪問台灣、激怒北京等爭議事件。
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楊榮文認為,現在盛行的“維持現狀”共識不穩定且虛幻,不是永久的解決方案。他說,台灣唯有在美國的力挺下才能長期維持和中國的分離狀態,但這種分治現狀能持續多久,將取決於美中軍事實力的消長及台灣人民的意願。他認為,美國將台灣當作對抗中國的棋子,台灣期待美國動用武力、阻擋兩岸統一的終局並不明智,因為“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
楊榮文說,假如台灣仍堅持事實獨立的現狀,對中國自行放棄武統的期待並不現實,戰爭悲劇將不可避免。但台灣也有第二個選擇,那就是“兩個對等實體的逐漸融合”。
楊榮文說,他明白許多台灣人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因此,他提議,兩岸應循“中國人的聯邦(Chinese Commonwealth)”的概念,而台灣各政黨也可以此詮釋“一中”,並將此概念納入其黨章中,讓兩岸關係有所解套,共建模糊共識,最終走向和平統一。
楊榮文說:“當我們談'一中'時,也許可以指的是'一個中國的聯邦'。你(台灣)可與美國保持關聯,但不至到威脅中國的程度,(台灣)也可以與新加坡及其他國家維持關係沒有問題。也許台灣各政黨可以各自前提表述一中對台灣的意義,這樣台灣就可以打造一個更清晰的立場,並讓(中國)大陸做它想做的事情。”
楊榮文言論一向親中。他2004年曾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指責台灣部分組織試圖讓台灣走向獨立是“危險至極的舉動”,引發台灣社會的強烈反彈。
對於楊榮文的“中國人聯邦”建議,台灣前外交部長、現任對外關係協會會長林永樂不表認同。林永樂說:“台灣的民眾都不支持(聯邦),民進黨也不敢推、國民黨也不敢推。(我們)至少要了解一下到底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台灣有沒有被矮化,我們的政府、我們未來的主權會不會受到影響。也有人提到東協(東盟)或是歐盟(的模式),也是個別國家(間的聯盟)。如果是這樣的一個方式的話,至少(對台灣)會比較有吸引力。問題是,中國大陸它也不會肯,哪有那麼簡單。”
林永樂說,兩岸現狀確實難以長久,但兩岸談現狀,重點應放在背後代表的“和平穩定”。台灣七十多年來追求維護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力主中國、東盟、日、韓等國也都能享有穩定環境,持續發展經濟。他說,台灣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維持和平,與美、日等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發展夥伴關係,以長期維持符合各方最佳利益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