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微光 照亮中國大饑荒痛處

中國時報【郭佳容╱台北報導】 「我親眼看見農民餓得面黃肌瘦,因為營養不良普遍患了水腫病,田野中到處是死屍。」《星火》由中國導演胡杰拍攝,記錄一群被下放到農村的蘭州大學師生,因目睹1950年代末大躍進運動造成大饑荒的慘況,決定創辦地下刊物《星火》,卻遭處重刑,有些甚至在文革時遭受槍決。 《星火》源自胡杰聽聞媽媽的同學曾在獄中遭受重刑,寫血書和詩歌表達心中憤怒的故事,原來不清楚事情始末的他,開始追查,從刊物《星火》調查起,訪問多位當時師生,呈現出反右運動、大躍進與文革時中國普遍的饑荒情況。 胡杰1958年生於山東濟南,1977年從軍,服役15年。他曾於圓明園藝術村從事油畫創作,受中國導演季丹啟發,開始接觸紀錄片,1995年拍攝第一部紀錄片《圓明園的畫家生活》。1999年辭去公職,成為紀錄片工作者,他的代表作《尋找林昭的靈魂》獲得第一屆陽光華語紀錄片獎長篇組金獎。 胡杰早年以小人物為拍攝對象,從孤獨的民間畫家、礦工、被拐賣的婦女、媒婆,一直到文革慘死者與當代維權者等,他從關懷弱勢群體開始,直到接觸文革敏感題材,開始追查被中國官方視為禁忌的反右派運動、大躍進運動等歷史事件。 「當地死的人無法描述,多一秒鐘就不知道死多少人」,胡杰處理歷史題材以口述實錄為主,《星火》一片走訪中國甘肅到四川共80多人,拼湊出歷史細節,在大饑荒仍被視為禁忌的當代中國,《星火》一片堪為勇氣之作。 此次,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大膽祭出「敬!CHINA獨立紀錄片焦點」單元,與中國被勒令停辦的4大「地下」獨立影展合作,包括北京獨立影像展、中國獨立影像展、重慶獨立影展、雲之南紀錄影像展等。 《星火》之外,還有獲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最佳紀錄片的《上訪》,耗時12年記錄多位上訪者懷抱希望到北京,卻陷入無止境的等待與刁難;《犴達罕》記錄大興安嶺森林裡的動物犴達罕因生態破壞難以生存,及北方鄂溫克族獵人維加被禁獵的失落悲傷。影展即起至19日止,場次詳洽TIDF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