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坐缸圓寂」 弟子撰文澄清:大師是「坐塔」荼毘火化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5日辭世,享耆壽97歲,由於大師法體真身坐龕造型特殊,外界誤以為是「坐缸」;星雲大師的弟子、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今天(9日)親自撰文澄清並解說,並非「坐缸」,而是「坐塔」,大師的法體真身坐入塔中,7日後荼毘火化,並非外界所傳的坐缸圓寂,數年後開缸成為肉身菩薩的模式。(溫蘭魁報導)
妙熙法師在文章中說明,星雲大師12歲出家,至今僧臘85載,通達佛教教理、儀軌。他囑咐弟子,圓寂後所有備辦事項,皆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
這次,星雲大師法體真身的坐龕,質樸莊嚴,未曾見聞,其實是考據佛經典故之後,所進行設計的「涅盤塔」。
大師法體真身坐入塔中,7日後荼毘火化,為「坐塔荼毘」,並非外界所傳的坐缸圓寂,數年後開缸成為肉身菩薩的模式。
妙熙法師進一步說明,「荼毘」是梵語的發音,就是火化、火葬的意思,主要是指僧人往生後的火葬。根據《大般涅盤經》記載,佛陀在涅盤之時,本來1天內就要火化,後來延至7天才火化。大師選擇7天後火化也是有所依據。
至於「坐缸」和「坐塔」有何不同?妙熙法師解釋,「坐缸」是佛教的複合詞,也就是「坐化」與「缸葬」的合稱。所謂的「缸葬」又稱「甕棺葬」,是指將往生者放入陶製容器中安葬。
這次星雲大師並非「坐缸」,而是「坐塔」,並且在7天後進行真身火化。大師坐龕設計為「涅盤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盤塔」。
此外,大師為何說自己沒有舍利子?妙熙法師說,舍利是梵語,在印度,火葬後的骨灰都稱為舍利,大師認,不必太過強調舍利的信仰,懂得佛法的智慧、佛法的功用,比舍利子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