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慈悲思路」 指點兩岸出路 趙怡公益論壇闡揚佛光精神

▲兩岸公益論壇雙方代表交流,中為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李斌及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趙怡。
▲兩岸公益論壇雙方代表交流,中為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李斌及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趙怡。

【記者 吳瑞興/報導】第11屆兩岸「公益論壇 」,於6月15-16日在福建厦門希爾頓飯店舉行。2013年6月,第5屆「海峽論壇」期間,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台灣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趙怡等人,在厦門共同舉辦兩岸「公益論壇」。論壇自設立以來,已連續舉辦10屆,本屆(第11屆)公益論壇,議題繼續圍繞「携手公益 惠澤兩岸」的宗旨,以”鄉村振興 公益行動”為主題,希望對兩岸公益事業融合發展進行深入探討、交流,為造福兩岸同胞作出積極貢獻。

▲趙怡闡揚星雲大師的「慈悲思路 兩岸出路」精神,圖為出席公益論壇人員歡喜合影。

在本屆兩岸「公益論壇」,佛光山代表趙怡在致詞裡提到,今年2月間辭世往生的星雲大師,曾對兩岸文化交流做出極大貢獻,在他的著作「慈悲思路 兩岸出路」中,星雲法師從跨黨派、跨族群、跨宗教的角度評析兩岸問題。
曾提到:
—-人間有一種願景,稱為美好社會。
—-人間有一種覺醒,稱為消彌仇恨。
—-人間有一種希望,稱為和平相處。
—-人間有一種美德,稱為慈悲智慧。
星雲法師過去也常說:「我一生愛中國、愛台灣、愛中華文化,
但只有兩岸和平,中華文化的復興才能再創漢唐的輝煌;
只有兩岸和平,雙方才能從容面對國際的挑戰,贏得最後的勝利;
只有兩岸和平,21世紀才真正會是中國人的世紀。」
致詞最後,趙怡感性説:「以上這些話,是我的恩師、星雲大師生前的期望,也是他身後的遺願,願與在場所有為兩岸交流而奉獻的善心人士共同勉勵。」趙怡語畢,獲得台下滿場掌聲。

▲惠澤兩岸,攜手公益,慈善公益志工向前走!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這次由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北區團務長闕曉菁、南區副團務長陳彥霖共同與會。

戴慶華以「公益行動與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從國際佛光會推廣「T-Earth森众計畫」起緣,聚焦星雲大師「環保與心保」的理念,進行森林復育、森林經濟對地球永續及鄉村振興的幫助,並從環境、社會、經濟、可持續治理4大面向進行SDGs公益影響力的分析。

▲「鄉村振興,公益行動」,是第11屆兩岸公益論壇的主題。

另一場論壇,由闕曉菁以「『鄉』聚在一起─最根本的慈善是文化教育」,說明佛光山「慈善是方便,文教是根本」的信念,帶到國際佛光會推動雲水書車、生命教育十堂課的碩果,讓三好從校園走入家園,「回歸教育的本質,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老師」,鼓勵所有人都共同為好事發聲、為好事努力。

對於闕曉菁所報告的「生命教育」課題,趙怡最近感受良深。趙怡表示,他的101歲母親上個月往生,後事受佛光人協助甚多。趙怡提到,台灣嘉義縣的南華大學,是全球唯一有「生死學」系的大學。「每一位學生都是慈悲的種子,協助往生者家屬心靈平安,這也是公益。」趙怡如此强調。

▲星雲大師的三好精神,鼓勵世人存好心、做好事、説好話。

此次論壇,國際佛光會南區副團務長陳彦霖,和在場的宋慶齡基金會工作人員有極正面的交流。陳彦霖是醫護人員,在2008年認識了學校的三好學社。她説:「這個機會讓我參與了人生中第一次海外義診和公益旅行,前往菲律賓的道場,從那年起連續8年到5個國家(菲律賓、泰北、馬來西亞、印度、大陸等)共計8次。「公益給予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透過教育播下種子,才能夠真正振興需要者。」這是陳彦霖公益之路的心得。星雲大師以教育培育人才無數。當年,他所播灑出去的種籽,如今已蔚然成林。這次的兩岸公益論壇,看見星雲法師的「佛光精神」,活在人間!(圖:佛光會趙怡總會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