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與家人登山郊遊,3種人易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治療時機是黃金關鍵

春節假期長達10天,對運動咖來講正是活動筋骨好時機;隨著國內運動風氣興盛,民眾登山或打球都可能發生前十字韌帶斷裂,運動時不可不慎,一旦前十字韌帶斷裂,該如何治療?

30多歲陳小姐與友人登山時摔倒受傷,膝關節扭傷、膝蓋腫脹,但下山後就醫檢查沒發覺異狀,有運動習慣的她便照常每天慢跑,直到膝蓋持續反覆疼痛、走路步態不穩還軟腳。再度就醫時,醫師發現她前十字韌帶斷裂,接受重建手術後,走路不再卡卡,也能重新運動。

41歲的施先生愛打籃球,4年前在一次比賽中一個跨步轉向的動作不慎扭傷右膝,當下「啪」一聲後關節立刻腫脹起來,他被抬出場至診所處置,醫師以針抽吸膝關節血水,症狀有所改善,但兩週後他在另一場比賽中搶籃板腳落地時再次扭傷右膝,就醫檢查發現前十字韌帶斷裂,使用自體後腿肌腱進行重建手術,1年後重返籃球場,即使年過40,施先生在球場上的表現依然出色。

當膝關節呈內八角度 前十字韌帶容易斷裂

陳小姐的主治醫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孟學表示,「前十字韌帶」位在膝關節中央深處,主要負責膝關節前後以及旋轉的穩定度,從事需要快跑、急停轉身的運動如打籃球、踢足球,一旦腳著地沒踩穩,膝關節呈現內八的角度,前十字韌帶就容易斷裂;登山下山時腳步太急,未能踩穩摔倒受傷,也會導致前十字韌帶斷裂,陳小姐就是如此。

為施先生治療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謝尚霖指出,在體育活動盛行的美國,每年有超過20萬人因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而接受韌帶重建手術治療,其中以足球、籃球、美式足球及排球等運動類型最為常見,常見於膝關節非接觸扭轉性傷害,患者會感覺到「啪」的一聲,膝關節因為瘀血瞬間腫脹,當下無法馬上行走,但休息一段時間後患肢又能負重走路。

雖然幾週後疼痛腫脹逐漸改善,但是因為韌帶斷裂導致膝關節不穩定,會大幅影響生活機能與運動表現,尤其是下樓梯、急速轉位及跳躍著地時的穩定性,對職業運動員來說是最不希望發生的噩夢,喜好運動的民眾也會因此被迫中斷運動。

十字韌帶斷裂發生率 女性風險是男性4倍

「3種人容易發生前十字韌帶斷裂,」謝尚霖說,一是女性運動員,這與男女身體解剖構造差異有關,女性運動員膝關節空隙較小、韌帶較細及組織彈性有所差異,造成女性發生十字韌帶斷裂的風險是男性的4倍;二是BMI過高、體重較重的人;三是前十字韌帶曾經扭傷的人。

由於前十字韌帶提供膝關節脛骨前移及旋轉穩定度,可能同時伴隨半月板及內側副韌帶的傷害,但前十字韌帶從外觀看不到也無法按壓,必須透過理學檢查,搭配核磁共振照影(MRI)才能診斷前十字韌帶是否斷裂,以及是否伴隨膝關節結構傷害。

萬芳醫院骨科部專任主治醫師何為斌提醒,前十字韌帶主要功能為阻止脛骨前移,前十字韌帶斷裂的病人,在運動、下樓梯及跑步時會有膝關節分離的感覺。大腿肌力強的人,前十字韌帶斷裂後不會覺得膝蓋不穩定,但關節退化變壞的過程還是會發生,所以運動後如果膝蓋關節疼痛、腫脹,即使X光顯示沒有骨折,並不表示沒有其他問題,也可能韌帶斷了、半月軟骨破了。因此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進一步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有沒有韌帶受傷、半月軟骨破掉,或其他關節軟骨受傷的情形。

重建手術是標準療法 手術時機最重要

何為斌表示,手術重建是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標準治療方法,因為如果不重建,大約有6成病人在10年後會發生「外傷性關節炎」,跟老人家上了年紀發生退化性關節炎一樣,治療到最後難以避免更換人工關節。尤其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年輕族群為多,如果沒有重建,10年後有半數患者關節會壞掉,屆時年紀正值中壯年,以換人工關節來說年紀還輕,但不換人工關節,病患生活會受很大影響。

何為斌指出,重建手術另一個好處是,前十字韌帶斷裂常常伴隨關節軟骨受傷、半月軟骨破裂,進行重建手術時,可以同時解決這些問題;謝尚霖也說,國外文獻指出,前十字韌帶重建也可以減少半月板與關節軟骨受傷,減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比率。

「前十字韌帶斷裂就像是被扯斷的麻繩鬆散,膝關節內關節腔的血會滲到周圍,必須透過手術治療。」蔡孟學指出,一般可透過膝關節鏡手術重建十字韌帶,減緩疼痛、增加膝蓋穩定度、強化運動功能及避免早期關節退化。

謝尚霖進一步指出,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時機,不宜太早(受傷後3週內)或太晚(超過1年),「太早進行韌帶重建手術,膝關節術後容易造成沾黏影響活動度;太晚接受手術,可能造成半月板及關節軟骨進一步損傷。」一般建議在受傷後,當膝關節回復到完整的關節活動角度及股四頭肌肌力回復到8成左右的時候,再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重建韌帶以自體韌帶為佳

韌帶重建是指,透過手術將新韌帶「種」在適當位置,取代原本受傷的十字韌帶。何為斌說,重建韌帶可以選擇自體韌帶、異體韌帶或是人工韌帶,但由於人工韌帶有使用期限,85%的人工韌帶5年內會再斷掉,所以一般不建議使用人工韌帶重建;異體韌帶來自他人捐贈,但異體韌帶與傷口癒合時間較長,再斷裂的風險也較高;用自體韌帶重建是最好的選擇,第一不會有排斥問題,第二也沒有經血液傳染愛滋病、梅毒或肝炎等問題。

何為斌說,自體韌帶重建是取病患自身功能較不重要的韌帶或肌腱移植到前十字韌帶的位置上,可供自體移植的韌帶,包括髕骨韌帶、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四頭肌腱等,「我個人比較喜歡用髕骨韌帶重建前十字韌帶,」比較強壯,癒合也比較快,重建後的穩定度一般來說也比用肌腱來的好。

自體韌帶重建類似挖東牆補西牆,被取走的部位,不影響身體功能嗎?何為斌表示,通常不會影響病人的生理和活動,「病人會比較有感的是少了髕骨韌帶,由於髕骨就是一般說的膝蓋骨,比較會產生膝蓋前方的疼痛,這跟髕骨韌帶拿掉後髕骨位置會有一個缺口有關,但好好修補骨頭缺損的地方,就可以改善疼痛問題。」

延伸閱讀:

膝蓋痛原因?運動膝蓋痛怎麼辦?5步驟舒緩膝蓋痛

「啪!」十字韌帶斷裂,該開刀還是復健?

預防膝關節退化、增進軟骨健康 3動作搞定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