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政府需要疫苗,不是疫苗需要政府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今年2月26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專案報告時表示,台灣最快在第1季就會有476萬劑來自COVAX的疫苗,跟AZ簽約的1000萬劑、跟莫德納簽約的505萬劑則最快可以在第2季到貨。眼看第2季就要結束,政府自己採購到的疫苗還不足100萬劑,不到蘇揆當初承諾的5%。

昨天蘇揆再次到立法院專案報告,改口說8月底前會有1000萬劑疫苗到位。但對於疫苗的組成,衛福部長陳時中在上午答詢時說國產疫苗大約100萬劑,到了下午卻又變成「國產疫苗不會超過5成」,讓人不知道到底哪一個陳時中說了算?

從疫情爆發以來,指揮中心對防疫、疫苗的態度反反覆覆,從一開始否定快篩、不願普篩,到後來鼓勵各縣市快篩,開放居家快篩。對於民間、地方政府進口、捐贈疫苗,更是數度髮夾彎,從地方政府可以自行進口、中央統籌辦理、只跟原廠採購、八大申請要件,幾天前又變成「幾乎敢說沒有人(郭台銘、佛光山)買得到」,接著又已經發電訊給BNT、準備跟嬌生開會,結果今天又突然冒出國產疫苗「有不被國際認證的風險」。

今天的指揮中心已經不談「超前部署」了,反而把自己變成一個衙門,立委問居家快篩,陳時中動怒說「他(廠商)不進,我是要審蝦毀?」郭台銘、佛光山要捐疫苗,政府不主動提供協助,還要唱衰別人買不到,即便買到了也要我審。彷彿防疫跟疫苗都是別人的事,反正「好官我自為之」。

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要全民團結防疫,但在民進黨跟指揮中心的眼中,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病毒,而是中國、在野黨和所有不同調的人,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對高端疫苗跟政府不同調,立刻就有各種撲天蓋地的抹紅。既然防疫戰打不贏,至少要打贏口水戰。

對於目前疫情的發展,醫界都有不同的主張,有的認為疫情仍舊嚴峻、有的則認為很快就會趨緩;但不管是哪一種,大概都不認為台灣能很快回到「清零」的好時光。

台灣是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以台灣對製造業的倚賴,除非疫情真的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不然絕對不可能走到讓製造業停擺的「四級封城」,這也是疫情明明已經超過指揮中心當初宣布四級警戒的標準,但指揮中心卻不提升警戒,只用道德勸說民眾端午不要返家的原因。

但不封城就不可能快速清零,即便指揮中心敢在6月28日降低警戒層級,台灣社會恐怕有很長一段時間必須要與疫情共處,不斷會有社區感染跟死亡的案例。屆時疫情或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民眾的心理壓力並不會因此消退,經濟活動也很難恢復。去年世界其他國家面對的問題、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台灣也都需要面對,而這一切的民怨,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執政黨。

從5月15日封城以來,政府的疫苗採購不足就成為民怨的主因,不少民眾寄希望於郭台銘、佛光山。但郭台銘要捐贈的500萬劑BNT疫苗,背後必然包含中國因素;而且如果郭台銘買得到、指揮中心買不到,民進黨政府也顏面盡失。

於是美、日兩國快速出手,拯救蔡英文跟民進黨的政治危機,日本火速運來124萬劑疫苗,解政府的燃眉之急,美國3位參議員搭運輸機來台,美國也宣布要給台灣75萬劑疫苗。美、日的善意讓綠營士氣大振,手中有了疫苗,講話也有了底氣。

雖然日本捐贈的疫苗數量,已經超過台灣目前自主取得的數量,但相對台灣社會目前對疫苗的需求,不過是杯水車薪。這兩天各地都陸續出現各種搶打疫苗的旁門左道,民眾關心的問題,又回到了疫苗不足的本身,感謝美、日已經成為過去式。

民進黨政府必須體認到,疫苗不僅是當前對抗疫情的解方,也同樣是民進黨政治危機的解方。越快取得越多的疫苗,才能對抗疫情、減緩民眾的不安,讓經濟活動儘速回到正軌、避免經濟弱勢者受到更多的傷害、降低整體的社會成本。越晚取得疫苗、越晚讓疫情得到控制,不僅會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傷害,政治上的衝擊也同樣是不可逆的。

以台灣目前的狀況,疫情延續的傷害跟中國統戰的風險,孰輕孰重其實是非常清楚的。民進黨政府應該試圖在兩者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在不失對等、尊嚴的情況下,儘速取得最多的疫苗;而不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把疫苗當成敵人、當成屠城的木馬。畢竟,是政府需要疫苗來止血,而不是疫苗需要政府,這幾天赴美商務艙班班客滿,就是最好的證明。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