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文/張硯拓】在《小偷家族》征服坎城之後,是枝裕和的下一步是拍一部真正的法國電影——在看完這部叫《真實》(La Vérité)的新作之後,我可以明白,為何他說這部片「在日本拍不出來」,以及這次經驗讓他「回到創作的源頭,面對自己還能進步的地方」。

真實》的主角法比安是個像凱薩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一樣芳震一世的法國女星。她的回憶錄剛出版,她參演的親情科幻電影剛開拍,她在美國當編劇的女兒帶著丈夫、小外孫女回來慶賀她出書,卻發現書裡的很多內容都是瞎掰的,或根本美化過頭。母女間的矛盾張力,在這座城堡般的家裡漸漸擴散開來⋯⋯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至此,我們先來看看:親情核心,返家的孩子帶來的新成員舊心事,被掩蓋不提或被曲解的過去,種種一切發生在短短幾天裡——這是我們熟悉的是枝裕和,是他拿手的輻射人物關係、帶出情「結」脈絡的配置。但另一方面:女獅王般的主角形象,「明星」身份的特異及對家庭的侵蝕,甚至是藉著科幻片拍攝現場、戲中戲的結構去翻玩情感的反差和虛實,這又好像有點「新」。

是枝裕和對法比安的形容是:她的肩上扛著法國電影史。而不要說日本沒有這樣的演員(及日本影史不同於法國影史),在美國大概也找不到;在法國除了凱薩琳.丹尼芙,似乎也沒有人能夠勝任。這個角色睥睨一切,有輝煌的過去卻對現在沒有安全感,無視身邊的人卻不能沒有他們。而她在科幻片裡的戲份,讓她直面自己的脆弱,甚至勾起了年少失去摯友/勁敵的回憶。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法比安的言語尖酸、待人刻薄,讓自認一點也不像她的凱薩琳.丹妮芙演起來特別起勁。但是枝裕和的劇本根本故意要我們混為一「看」——凱薩琳.丹妮芙的中間名(middle name)正是法比安(Fabienne),她在24歲那年失去同樣星運正紅、但性格形象差異甚大的親姐姐法蘭西絲・多蘿絲(Françoise Dorléac)的過往,也肯定被納入故事裡。如果《真實》是是枝裕和向法國電影遞出的情書,他的心意就是為它的女神塑造晚年的再一次高峰。他拍了一部片向凱瑟琳.丹妮芙致敬,並邀她來主演。

但本片更讓我著迷的,亦即讓一個熟悉他的東方影迷驚喜的,是藉由一個明星(而不只是演員)的故事,是枝裕和談了「真情」與「假意」互相置換的可能——或應該說,藉由「拍電影」的假,那表演慾爆棚的演員性格的假,去藏不住情感的真。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當然,這不是是枝裕和第一次用電影的拍攝、舞台的搭建、演員與角色與錄音棚(soundstage)眾人的心情之多重對應,去探究人心縱深了。但《真實》比21年前的《下一站,天國》多了曖昧與反轉,當演戲的人連自己都騙過了,唯一露出裂隙的時刻只有在鏡頭前:當記憶的情緒撲面而來,《下一站,天國》的人們得以含笑而去,《真實》裡的法比安則被逼得更認識自己。

於是某種徬徨被面對了,某一份傳承甚至得以完滿。在這之前,是枝裕和的劇本以縝密交織聞名,那些繁複的思緒網絡是藏在人際、且往往是家庭關係裡,在屬於東方文化的「不說」與「不能說」底下。到了《真實》,情感和心思的流動有戲劇機構加持,多了後設的趣味,也就讓人看得更過癮。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真實》的緣分起於十年前,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向是枝裕和提議合作,這段緣份一直放置,直到前兩年他把2003年未用的舞台劇本拿出來,才真正成形。在修改成電影劇本的過程,是枝裕和反覆詢問兩位女主角的意見,因為他不但不懂法文,還必須借重她們對女星心境的體會。

茱麗葉.畢諾許在劇中是凱薩琳.丹妮芙的女兒,兩人火花四射的對戲精彩,她的角色名露米(Lumir)更是藏有玄機——「lumir」遙指發明電影的盧米埃兄弟(The Lumière brothers),故本片不只是母親對女兒的在乎(與冷落),也是一個為電影而活、不能沒有電影的人的故作堅強。法比安對電影的掌握,就像對女兒的愛一般需要「假裝」——當她承認自己的無助,或者說,當她放棄抵抗讓真正的情感湧上來取代演戲,身為演員/母親的真正價值也就浮升上來,問題迎刃而解。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而在動人的,關於電影及演戲的虛實之外,《真實》的核心終究是是枝裕和的親情關懷。片名《真實》同時也是劇中法比安的回憶錄書名,當露米質疑她為何通篇扯謊,她回答:「我是個演員,怎麼能把未加工的真相告訴觀眾?那太無聊了。」但隨著故事推進,你又會發現她們各自認定的真相,不必然為真。

這或許命中了關於家人的「真實」吧:有時候,正是因為太熟悉了,家人對彼此的感覺已經偏離客觀,你永遠看到想放大的,或看見缺乏的,只記住自己在意的⋯⋯因為在家人面前不會「演」,所以終究積怨。什麼是真實?親情的真實就是沒有人真正記得清楚什麼,或完全「知道」什麼,但就算有這些難以放下、逢場作戲、和「靠勢」把齟齬呼嚨過去,不去面對現實,卻仍然陪在彼此身邊,這就是家人吧。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在電影的故鄉再探親情《真實》

是枝裕和說,他已經在日本拍片25年,過去10年更是幾乎年年有新作。然而這次到法國就像重新開始,面對全法國人的劇組,所有導戲的意念都要透過話語整理一次,這帶給他刺激,也讓他想要停下來沈澱一陣子。想必他在自己的身上看見更多可能性,也在電影的故鄉感受到些許召喚,我們期待那些新的靈光。

【Yahoo專欄作者張硯拓】

專職影評人,《剛剛好的時光》影評書作者,【釀電影】主編。文章散見於紙本與線上媒體,經營有【時光之硯】臉書粉絲團。

Yahoo電影名家專欄
Yahoo電影名家專欄
Yahoo電影名家專欄
Yahoo電影名家專欄

※歡迎加入Y!電影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

movie_id: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