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轉售平台PopChill的創業故事

時尚轉售平台PopChill的創業故事
時尚轉售平台PopChill的創業故事

PopChill是今年成立的時尚轉售平台,目前仍在開發平台,明年初才會上線。雖然產品還未上線,但已經得到了業界的關注。因為創辦人郭家齊和廖家欣,過去曾共同創立了地圖日記、Groupon Taiwan、生活市集(創業家兄弟)、松果購物等多個成功的網路服務。他們在離開創業家兄弟後,組成了一個13個人的小型團隊,開發PopChill這個服務。

選擇這個創業題目的決定

會投入時尚轉售平台創業,靠的也是一些偶然。在決定重新創業後,郭家齊和廖家欣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創業題目的選擇。他們大量的研究歐美流行的服務,在一次晚餐中,他們決定做時尚轉售平台這個題目。這個想法讓他們很興奮,因為歐美的二手服飾買賣是個快速成長的市場,台灣卻似乎仍有這個空缺。郭齊興奮的說「我們在紙上畫滿了網站初期的計劃,僅管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做的生意,但我們都是充滿創業性格的人,想到能再一次創業就覺得很開心。」

廖家欣長期對ESG相關議題高度關注,她很喜歡這個題目的一點,在於它的社會意義,這幾年「永續」是一個被大家重視的議題,廖家欣說「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解決時尚產業的永續問題,衣物轉賣是過去常被大家忽略,但也是最有效率的一塊。」每轉賣一件二手衣物,減少一件新衣物的生產,就可以減少5.7公斤的碳排放量。做為一個平台,如果流量夠大,可能發揮的影響力就很大,這也是兩位創辦人這次創立PopChill最大的願景。

社群 + 衣櫃 = Z世代的心

在研究了國外成功案例後,他們發現「社群」是一個電商發展的趨勢,所謂的「社群」,就是在服裡面建立人和人追蹤的關係,並且讓人與人間產生互動,這個互動可能是留言、按讚、分享、追蹤,並且在動態牆看到你追蹤的人分享了那些商品。這種電商模式,雖然本質還是在促進交易,但使用者體驗很類似Instagram等社交網站,因此在國外深受Z世代的喜愛。

在PopChill,每個人的個人頁叫做「衣櫥」,每個人都可以上傳自己的閒置衣物到自己的衣櫥,可以直接購買別人衣櫥的東西,別人也可以到你自己的衣櫥買東西。廖家欣說「我們想用一個有趣的方式,來抓住年輕族群的心,因為他們是最可以接受二手衣物的一個世代。他們是數位原生世代,也有很好的拍照能力,和自我表達的需求,因此我們的服務非常適合這個世代的使用者」。

時尚轉售平台PopChill的創業故事
時尚轉售平台PopChill的創業故事

投入開發最小被喜愛產品

創業團隊容易失敗,常常在於「沒錢」和「沒人」。相較於多數新創團隊,由於創辦人有過去的創業經歷,PopChill在創辦初期即取得相當的資金,因此在「資金」和「人才」上,都比一般新創團隊充沛很多。僅管如此,廖家欣說「新創團隊的失敗風險還是很高,我們能做的是控制風險,選擇一個在成長趨勢上的題目,全力去衝。」

郭家齊在創業前是Yahoo!的搜尋引擎工程師,在美國工作,回來台灣後和哥哥、嫂嫂、以及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廖家欣一起創業,在過去14年的創業過程,他們學到的一件事就是「環境很難預測,所以需要很快的速度和彈性」。「彈性」和「速度」一直是他們追求的創業模式。

在過去的分工上,郭家齊主要負責系統建置和商業模式,廖家欣則是負責行銷推廣。僅管希望「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能最快上線,但郭家齊也說「這幾年網路創業的門檻被墊高了,過去你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網頁就可以先上線,現在最少要做PC、mobile web、Android、ios 4個版本才能上線。過去很多功能可以不完整,但消費者現在已經被養成很多東西都是標準配備,如果這些功能不存在,要獲取早期使用者會非常困難。」因此,這幾年,團隊講的不再是MVP,而是「最小被喜愛產品」(MLP, Minimum Lovable Product)。也因此8月開始投入開發後,預計1月才會開始邀請第一批使用者加入。

團隊的機會和挑戰

在和許多人訪談的過程中,團隊也發現很多人對二手衣物的接受度還是不高,他們可能願意賣掉自己的二手衣,但對於買別人的二手衣物,心裡還是有所排斥。廖家欣說「這正是我們想改變的消費行為,我們想教育這個市場,二手衣物交易也可以和時尚劃上等號。」在歐美,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人帶動大家買二手衣或鼓勵大家衣物再利用的風氣,但在台灣,這股風潮還不強烈,PopChill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會太擔心,因為在他們過去的創業經驗中,流行的趨勢台灣還是大致落後歐美幾年,因此他們深信這股風潮終究會吹到台灣。

不過因為「二手電商」的市場規模,終究沒有「新品電商」這麼大,因此團隊成立的第一天,就規劃在台灣完成市場驗證後,要進一步再去做東南亞市場。郭家齊說「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我們過去雖然有多次創業的經驗,但海外的經驗,我們是非常缺乏的。」

另一個很大的挑戰,是社群的啟動。要在明年初上線有足夠的聲量,必須平台上要有足夠的買賣家,社群的互動才會形成。但要找到足夠的買賣家,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是很難解開的。對此,PopChill並不擔心,廖家欣說「我們在初期,已找到近200位種子賣家,這些賣家很多都是社群網站的意見領袖,我們期望透過他們帶起社群早期的風潮。」

台灣這幾年也有很多新創公司在解決類似問題,但都因為資金等因素,難以快速規模化,PopChill是否能因為他們過去的創業經驗,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值得我們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