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手滑?還是真該剁手? 2特點分辨你是否「強迫性購物」成癮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波弱、買到要剁手,不少人都有衝動購物的經驗,事後往往捶胸頓足,精神科醫師提醒,其實偶一為之,可適度犒賞自己,但如果買到變「卡奴」或「月光族」,可能就得擔心是不是陷入「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行為的心理問題。

強迫性購物雖尚未納入正式的精神疾病,但可歸類在衝動控制疾患,與行為成癮本質上相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鍾安妮表示,有這方面困擾的人,腦海裡經常盤旋著購物慾望,特別是出現負面情緒時,會以購物來紓壓,買的當下很開心,但後續須面對負面後果,包括自身的罪惡感、家人譴責、害怕周遭的人知情,甚至有人因而背負卡債,得面對經濟困境及法律責任。

自己究竟是一時的手滑?還是強迫性購物?鍾安妮點出不同,雖然一般人也會受到促銷活動影響,但屬於短暫、偶而發生,懂得踩煞車;強迫性購物則是長期且持續性的行為模式,當一個衝動來襲,就打開了「買不停」的開關。

鍾安妮說,強迫性購物的認知行為表現,會有2個層面,一開始是「正增強」也就是購物當下會有愉悅、放鬆的感覺;第2個層面則是「負增強」,開心的比例下降,反而發現自己「不買會不舒服」,一直想著購物這件事,也就是所謂成癮。

根據國外小樣本統計,5至8%民眾有強迫性購物困擾。此外,近年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盛行趨勢升高,可能與腦部衝動控制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是缺乏其他抒發情緒的替代方式有關,再加上市場行銷手法、消費型態改變都會影響。

鍾安妮表示,強迫性購買常與其他情緒疾患共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成癮或其他行為成癮的病人等,也可能出現持續性購買行為;有些人會合併囤積症。另外,強迫性購買也須與其他精神科診斷鑑別,像是躁鬱症的病人可能過度積極參與會帶來痛苦後果的活動如大量購物,都可能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如果親友出現異常「爆買」,很可能是求救訊號,請多關懷並適時引導就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新突破!北醫研發AI取代醫師肉眼 3分鐘速揪肺癌

168斷食怎麼越減越胖? 吃錯「重點」當心變得又胖又虛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