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宅男專欄 】 2018,台灣嘻哈復興元年

【時髦宅男專欄 】 2018,台灣嘻哈復興元年
【時髦宅男專欄 】 2018,台灣嘻哈復興元年

【撰文:時髦宅男 |圖片提供:格式設計展策】從歌唱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所引發的討論及效應,還有第二季的轉變,再加上今年金曲獎時,劉福助上台與年輕饒舌歌手的合唱,嘻哈似乎再次成為焦點及熱潮。

但究竟台灣嘻哈該從何時算起?

這兩年很奇妙,幾個曾經爆紅的現象,又再次捲土重來。像是滿街的夾娃娃機,還有同時期也很紅的「嘻哈Hip-Hop」。到底是發生什麼事?若以嘻哈來說的話,其實,台灣現在才開始有嘻哈⋯⋯。

話說得有點重,而且可能跟輿論背道而馳,但這並非是胡言亂語或炒話題,而是定義上的討論。回想看看,第一次聽到饒舌是什麼時候?無論是英語還是國語,再怎麼早,也大約是80年代。如果劉福助是嘻哈祖師爺,那庾澄慶跟豬頭皮(朱約信)也可以算進去,他們可是很早就開始「用念的作歌」。若要談嘻哈裡面的饒舌,是L.A. Boyz,還是羅百吉?

老實說,豬頭皮的歌真算是台灣本土嘻哈的創舉了。他的《笑魁唸歌》專輯有韻腳、有訊息、反應社會及人生,還取樣經典,具備了西方饒舌歌該有的條件。但相較於李玟、王力宏等主流歌手,豬頭皮還是被歸類在另類。 90年代初期台灣興盛「旅外藝人」,也就是ABC藝人,彷佛這些歌手都要會一些饒舌跟跳舞,原因很簡單,就是大眾對於美國流行文化的印象。說穿了,要不是L.A. Boyz出現,台灣的嘻哈饒舌可能要再晚個好幾年!

沒辦法,台灣的市場很難容得下「另類」,在周杰倫出道之前,還真的沒什麼國語饒舌歌,又同時還有自己的風格,更別提在資訊不發達的戒嚴時期,美國80年代節目中那些奔放又具能量的嘻哈饒舌音樂了。

台灣認識的嘻哈

透過電視及電影,我們對於嘻哈與饒舌的認識,很自然地跟黑人文化畫上了等號,但嘻哈並非黑人的特色,只是饒舌歌手以黑人居多罷了。廣義地說,饒舌、街舞、塗鴉、DJ等都算是嘻哈,但很多「大師」其實都不是黑人啊!就像許多街舞導師,當年踩著滑板聽著硬蕊龐克,就只是群單純想透過跳舞交朋友的少年少女,很多現在「當代藝術大師」的塗鴉仔,他們也不是黑人呀!

不過在當時,嘻哈就是地下文化,也就是次文化,或許是,我們都誤會嘻哈了。嘻哈在台灣大眾眼中,是什麼樣子?

坦白說,語言是台灣人吸收外來文化時最大的障礙,這讓大部份的人充其量只因為叛逆吸睛的打扮,或片面的形象就被吸引而成「粉絲」。外型該像穿著寬鬆牛仔褲、格子衫、綁頭巾或戴頭套的西岸饒舌歌手?還是用貴重單品點綴裝飾的東岸饒舌歌手呢?至少也該穿戴球衣吧!為什麼外國媒體會將Kendrick Lamar譽為新一代的Tupac Shakur?如果不了解他們的詞曲創作及背景,就很難體會。比起他們的歌曲,在台灣的我們,更容易受到外在形象影響。

同年紀的美國人,很自然地會把嘻哈、滑板、音樂跟自己結合,而我們則自然地把相同事物貼上標籤,因為標籤便於傳播。在當時浸淫在這股時代洪流中的,大多是熱愛西洋音樂和帶著叛逆心境的六年級生。隨著嘻哈跟次文化在全世界成隨著嘻哈跟次文化在全世界成為主流,越來越多人標榜著「嘻哈是種生活態度」,台灣人才開始模仿外來的嘻哈文化。

台灣嘻哈話說從前

其實大約20年前,許多敏銳度較高的人就在從事嘻哈創作了,那些「嘻哈商店」的生意也是好到不行。嘻哈在台灣爆紅,是因為許多前輩們的耕耘與努力,但真正屬於台灣的饒舌音樂,其實是在這幾年才慢慢發酵。

近年來,台灣致力於嘻哈及饒舌歌的人非常多,包括現在的兩性專家張兆志、從L.A. Boyz變成直播業大亨的黃立成,此後還有人人有功練、本色、顏社、及混血兒娛樂等廠牌。因為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讓台灣「開始有嘻哈(饒舌)」。

曾經有人說,國語發音不容易唱饒舌,但一個宋岳庭,就狠狠地打了他們一巴掌。可惜的是,金曲獎加身的宋岳庭,在還沒發光時就過世了。當年滾石唱片旗下的魔岩,為了發行自創的嘻哈饒舌音樂,成立了大馬戲團音樂工作室,旗下藝人包括還沒去當兵的MC Hotdog(熱狗)、唸大學的Dwagie(大支),還有從偶像歌手轉回本性的張震嶽。這些極欲將次文化養分轉換成創作力量的年輕人,成了這十多年來台灣嘻哈的重要推手。

圖/大支

尤其是來自台南的大支,自創了「人人有功練嘻哈饒舌工作室」,在台灣南部凝聚了非常大的能量,甚至把紐約搬到了台南,將嘻哈徹底吸收之後,再反芻成自己的創作。近年來他的創作已經走向國際,不但與國外饒舌歌手合作,主題也從生活層面,擴展到社會議題及世界局勢。回到台北,滾石持續著推動嘻哈等本土創作,成立的本色唱片有熱狗跟張震嶽,他們的特色,就是本色唱片的DNA,也喚起了頑童MJ116(瘦子、小春、大淵)的DNA。

圖/MC Hot Dog

曾獲得金曲獎的熱狗,從張震嶽身上獲得了許多啟發,讓他找到自己的定位與風格。當完兵的熱狗比起以往,少了憤怒的批判,多了生活面的創作,這個轉變也讓他獲得主流市場的肯定。頑童MJ116則吸收了美式硬派風格,再轉化為自己的特色,並強調著歸屬及認同感。

圖/頑童小春 瘦子 大淵(從上至下)

饒舌的在地與混血

同樣曾登上金曲獎舞台、頗受爭議的玖壹壹是時代的產物,其中包含了他們的背景,及時下年輕人的網路社群及KTV偏好。

玖壹壹是嘻哈在台灣落地後自然誕生的饒舌團體,他們的音樂完全符合嘻哈饒舌的標準條件,風格非常在地,沒有大家習慣的美式風格,甚至有著濃厚8+9味。有些人覺得他們很「台」,但不可否認地,他們是當今最具號召力及渲染力的饒舌團體。

而以玖壹壹為首的混血兒娛樂,大多與「落地」特色有關。像B.C.W.、草屯囝仔&臭屁嬰仔、非常年輕的Ivan艾文同學,及中國的VAVA及Ty.。混血兒娛樂恰如其名,嘻哈本來就不是發自台灣的音樂風格,而是用正港的方式,唱著屬於這片土地的饒舌歌。

圖/BCW

圖/混血兒側拍

圖/草屯囝仔

當然,饒舌歌也有很多種風格,顏社的存在,就讓台灣饒舌歌多了另外一股力量。創辦人迪拉胖,會讓熟悉西洋音樂的人聯想到De LaSoul,兼容並蓄又帶點爵士風格,這也是顏社的特色。顏社的藝人風格獨具,音樂性高,並多次獲得或入圍金曲獎,呈現出嘻哈饒舌的另一面。

圖/顏社國蛋(左)蛋堡(右)

像蛋堡喜歡老學派嘻哈,又帶點酸爵士,他與日本演奏樂團Jabberloop的合作為人稱道,讓不少人懷念日本已逝製作人NUJABES。而李英宏的外型與常見的嘻哈歌手不同,他將過去20年吸收到的東西,兼容並蓄做了新的詮釋,《台北直直撞》很台灣,又有種西洋老歌感。還有國蛋、Leo王及春艷組成的夜貓組,他們對於生活的描述,多過批判及諷刺,而且風格活潑多變,甚至有些莞爾。

此外,還有Machi幫、鐵竹堂、來自香港的大懶堂,甚至於林強、伍佰、陳昇⋯⋯都對台灣的饒舌歌有著貢獻與努力。

圖/李英宏

圖/夜貓組 春艷(左)Leo王(右)

連結文化的力量

嘻哈本來就不該被貼上標籤,只是我們對於嘻哈及饒舌的認識,又太過刻板。經歷了這些年,熊仔、蕭老闆、雷鬼樂團MATZKA,及原住民樂團BOXING等台灣饒舌歌手的努力,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用消化過後的嘻哈養份,唱著Made In Taiwan的饒舌歌。

圖/蕭老闆

圖/熊仔

反觀歐美,嘻哈饒舌又有了新的一波改變,什麼時候會燃燒到台灣來?以風格而言應該很快,畢竟現在透過網路實在太方便,但內容可能不太適合,因為有些尺度實在太誇張了。

所謂的文化,必須要落地並發自於當地,也需要時間的醞釀才能成形。嘻哈不只是生活態度,而是把人連結在一起的力量。嘻哈饒舌,我們挑自己喜歡的就好,不見得要照單全收啊!

時髦宅男 aka 鬼鬼

從唱片企劃到資深媒體人,發票都拿去捐因為想積陰德把造的口業彌補回去,畢竟能靠北就不往南。在垃圾話中找到燈泡跟亮點,外在形象與內在容量不一致,樣樣行卻樣樣不精,但仍可以繼續屁下去的睡前依然要看鋼彈之中年男子。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8)

https://chewpeople.com.tw/taiwanhiphop/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