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39歲韓裔教授許埈珥 獲費爾茲獎

普林斯頓大學韓裔教授許埈珥(June Huh)23歲、大四那年,才對數學產生「投入」的興趣,在日本大師廣中平祐(Heisuke Hironaka)提攜下,根據自己玩黑白棋盤的靈感,突破幾何色多項式問題(chromatic polynomial),以39歲之齡,獲得今年的費爾茲獎(Fields Medal)。

另外,該校布瑞佛曼(Mark Braverman)獲頒獎勵青年電腦科學家的阿巴卡斯獎( Abacus Medal)。

菲爾茲獎正式名稱為「國際傑出數學發現獎」(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每四年評選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且年齡不超過40歲的數學家;5日在赫爾辛基舉辦的頒獎典禮上,巴黎高等科學研究院的杜米尼-柯彭(Hugo Duminil-Copin)、英國牛津大學的梅納德(James Maynard)和瑞士洛桑聯邦科技研究所的維亞卓芙斯卡(Maryna Viazovska)也各獲頒一枚金質獎章。

加州出生、南韓長大的許埈珥不是從小就被認定的數學天才,小時候,甚至數學很糟,「差點被當」。十幾歲時,想當詩人。進入首爾大學時,主修物理和天文學,立志當科學新聞記者。但回想起中學時代玩過的電腦遊戲The 11th Hour,黑白騎士換位的遊戲,讓他對幾何「擺位」解題產生興趣。

他說,棋盤上重擺騎士位置以求贏,和數學上簡化問題以求解答「邏輯上是同樣的道理」,「可是,我們的直覺只朝一個方向運作。」

他這方面的天分直到大四碰到1970年獲得費爾茲獎的廣中平祐到首爾大學客座授課時,才「被點亮」;但一開始,他是想寫一篇有關廣中的報導,才選他的課。100多人選課,聽了三堂課,就剩下五人。

即使他是可以和老師午餐的「入室弟子」,他只有聽的份,還不見得全聽得懂,「我裝作聽得懂,才能繼續談下去。」許埈珥憑藉日本大師的介紹信,以為每一家學校都樂意收他,結果只有香檳伊利諾大學備取他為博士生。

他進香檳伊大後,繼續研究組合數學,運用從廣中學到的技術,證明了瑞德假說( Read's conjecture)。2015年,又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卡茲(Eric Katz)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阿迪普拉西拓( Karim Adiprasito)共同證明了更複雜也更抽象的若塔擬陣假說(Rota Conjecture)。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走私中國肉類零食 聯邦嚴查法拉盛攤販
飛中機票超賣 留學生二度獲賠 1.7萬元補償費落袋
拜登被批太軟弱 民主黨領導階層出現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