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冷 亞馬遜本周將裁掉1萬名員工 矽谷今年逾12萬「科技人」失業

繼推特、臉書之後,亞馬遜也宣布將裁員1萬名員工。(圖片來源/flickr)

最近幾個月,美國科技重鎮加州矽谷裁員人數不斷增加,今年累計超過12萬人,充分象徵美國科技業繁盛時期已經結束,近期吹起陣陣寒風。

《紐約時報》11月14日報導,亞馬遜計劃從本周開始裁員約1萬名全職的企業總部和科技員工。

亞馬遜計劃從本周開始裁員約1萬名全職員工

裁員人數僅佔亞馬遜美國員工總數的3%,佔全球150多萬員工的比例不到1%,卻是該公司成立28年來最大規模一次裁員,將主要影響亞馬遜的電子裝置、虛擬語音助理Alexa、零售和人力資源部門。

截至2019年底,亞馬遜報告稱有798,000名員工,但截至 2021年12月31日,亞馬遜員工總數暴增102%,有160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紐約時報》報導指,裁員總數仍然不確定,可能會發生變化,《華爾街日報》估計亞馬遜將宣布裁員數千人。

《CNBC》分析,今年12月聖誕假期購物季,對亞馬遜來說至關重要,而且通常是公司增聘員工人手,以滿足旺季的需求。但是2021年7月出任亞馬遜執行長的Andy Jassy持續削減成本,以保存現金,應付銷售放緩和全球經濟低迷的局面。

亞馬遜已經凍結新人招聘

11月稍早,該公司宣布凍結零售業務的全職員工招聘。亞馬遜人事體驗和科技部門高級副總裁加萊蒂(Beth Galetti)寫道,「我們面臨一個不尋常的整體經濟環境,我們希望在招募新人和投資方面,經過深思熟慮。」

最近幾個月,亞馬遜收掉遠程醫療服務,停止銷售一種怪異的兒童視訊通話投影儀,關閉除美國以外的所有呼叫客服中心,收掉流動送貨機器人部門,關閉表現不佳的實體連鎖店面,並且正在關閉或延遲開設一些新的倉庫設施。

亞馬遜今年10月份公佈令人失望的第3季財報,令投資者感到恐慌賣壓,導致股價單日重挫超過13%,市值跌破1兆美元關卡,為2020年4月以來首見。

16個月內亞馬遜市值蒸發1兆美元

該財報是今年第二次引爆亞馬遜股價單日暴跌2位數的季報,財報發布後,拋售賣壓持續了數天,幾乎抹去亞馬遜大流行期間累積的所有漲幅。

11月14日,亞馬遜股價下跌2.3%收98.49美元,下探2年低點,今年來大跌42.2%,比標普500指數17.5%的跌幅更糟,2022年將創下2008年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年。

16個月內亞馬遜的市值蒸發1兆美元,14日收盤只剩下1兆美元。

《Seeking Alpha》網站分析師弗蘭克(Paul Franke)的報告指出,假設2023年業績嚴重衰退,亞馬遜將面臨收入和現金流量問題。

亞馬遜未來12個月可能跌至50美元?

財報數據證明2020-21年的大流行期間為亞馬遜業務運營和獲利能力的頂峰。未來,股票走勢和業績可能重演亞馬遜1999-2002年互聯網科技泡沫破滅的模式。弗蘭克預期,未來6-12個月,不排除亞馬遜下跌至50美元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Meta上周宣布裁員超過13%,相當於裁掉超過1萬1千名員工,而10月底馬斯克完成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後幾天內,立刻裁掉約一半推特員工,裁員3700人左右。

Meta執行長祖克伯將裁員歸咎大流行期間招聘太多新員工,該公司網站致員工的信函當中,祖克伯(Mark Zuckerberg)逐一列舉臉書電商業務的衰落、整體經濟衰退、競爭加劇以及廣告銷售的下降,廣告業務是公司賺錢的主要方式。

Meta裁員1.1萬人,祖克伯認錯了

「我弄錯了,我對此負責。」他寫道。

裁員之前,該公司已經對旗下元宇宙事業投資數十億美元,將該事業定位為虛擬現實的未來,人們可以在其中工作、交流、鍛煉和參加音樂會。但是臉書對沒有經過驗證的虛擬世界下過大賭注,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元宇宙應該成為這家社交媒體公司的重點。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20多年來,美國科技業代表股票牛市和輕鬆、高薪工作的可靠來源,但是過去幾周,這些光環褪去,斧頭落下。

今年來矽谷科技業超過12萬人失業

追踪科技業裁員情況的 layoffs.fyi 數據顯示,11月前14日,有72家科技公司宣布裁員2萬4千人,累計今年來,矽谷科技業超過12萬人失業,每一家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應對自己的挑戰。

許多科技公司發表公開聲明,至少列舉2個主要原因:

首先,他們在大流行期間新僱用很多員工,當時不少員工遠距上班,現在,互聯網熱潮退去,回歸線下實體生活,那些新聘的員工薪水太高了。

其次,更整體經濟動盪,讓更多品牌廠商不願意投放數位廣告,這是許多科技公司的收入來源;同時,利率高漲,結束風險投資的廉價資金時代。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一家三代出12位軍人 黃珊珊 「中華民國派」背景有利爭取深藍與淺綠選票
《大賣空》本尊操作太犀利了!出清臉書買進監獄公司股票 來回差距80%
民進黨打造萬人晚會「儀式感」催票 陳其邁北漂輔選扣緊2018高雄選錯人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