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冷!年終獎金恐創10年低、明年調薪企業態度「保守」僅一產業調幅贏過軍公教

今年整體平均年薪69.4萬元創8年新高,但在年終獎金的部分,雖然人人有獎,但獎金恐創10年新低。(攝影/鄭國強)

大缺工浪潮未停歇,招募難,職人能受惠獲得好「薪」情嗎?根據104人力銀行今(29)日公布最新調查報告,今年整體平均年薪69.4萬元創8年新高,但在年終獎金的部分,99.6%企業預期有年終,平均發放1.08個月,創10年新低,比2022年少0.25個月,約少7.5天薪資。

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指出,2023年呈現「獎金縮水創新低、但年薪總額創新高」的翹翹板現象,原因在於2023年經濟成長放緩,獎金因與企業營收高度連動、變動性較高,但連續3年來的缺工壓力,企業為了搶才已陸續調高固定年薪。

半導體業年薪突破百萬,全體年薪創8年新高

104人資學院最新出版《2023-2024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以及《2023企業年終及2024薪酬趨勢大調查》。

花梓馨表示,今年整體年新創8年新高,比去年增加多1.7萬元,這當中隱含企業為了搶才而調高固定月薪,但受到2023年景氣不佳的影響,年增幅僅2.5%,低於去年的3.1%。

進一步看產業平均年薪,五大高薪產業依序為,半導體102.2萬元、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87.3萬元、電子零組件業84.6萬元、電信及通訊業84.2萬元、軟體及網路業83.5萬元。

花梓馨則指出,半導體雖出現晶片庫存過多的亂流,但面對後疫情時代,搶才從台灣擴及到全球,薪資沒有停滯的本錢,加上AI後勢看漲,帶動半導體年薪突破百萬,與去年相比增長5.4%。

年終獎金人人有獎,但今年恐創10年新低

在年終獎金的部分,99.6%企業預期會發,雖然人人有獎,不過企業發放規模明顯縮水,2023年平均只發1.08個月,創10年新低。

花梓馨解釋,第一是今年整體的經濟力道不若過去幾年強勁,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經濟成長率2.59%,2023年預估僅1.42%,第二加上通膨的因素與國外的終端市場還處於去化庫存的狀況,所以導致過去比較賴以為重的外銷產業今年獲利普遍都在下墜,而年終獎金與企業的營運狀況有很大的連動關係,所以這就是造成了企業對於明年年終的發放比過往幾年還要來的少。

其中年終前三產業為,金融業預期發放1.83個月、12連霸,其次為半導體業1.38個月、營建業1.23個月。而表現落後的是住宿與餐飲業0.59個月,與醫療服務業0.97個月均不到1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11月住宿餐飲業仍缺工21.5萬人,其發放年終的比例已從去年89.1%提升到今年100%。花梓馨分享,年終發放百分之百,主要的原因還是要積極去解決住宿餐飲業面臨的缺工問題,此外,表態調整薪資結構的比例也不斷往上拉。

企業對明年景氣預估保守,加薪幅度也很保守

至於明年企業調薪的情形又是如何呢?調查顯示,47.5%企業預期調薪3.2%,以2023年平均月薪4.5萬元換算,2024年平均每月加薪1431元,另有24.5%的企業不會調薪。

花梓馨坦言,企業目前對於明年景氣的預估是採相對比較保守的態度,即便軍公教確定會在2024年調薪4%,民間企業調薪幅度也不敵去年預期的3.35%,增幅為近10年到數第三,「以過往幾年的觀察,如果現在表態大概是3.2%,在實際上應該會往下走,也就是我會預估大約明年實際調薪狀況應該會落在跟今年差不多2.4%至2.6%左右。」

依產業,AI浪潮從硬體端逐步走向應用端,軟體及網路業調薪幅度4.5%最高,光電及光學業3.9%、顧問服務業3.5%、電子零組件業與批發零售業3.4%緊追在後。至於各產業中,預期2024年會調薪的企業占比,住宿餐飲業58%居冠,期盼加薪有助招募、解決缺工議題。

專家示警有些事不思考,便宜的勞動力總有用光的一天

104人力銀行調查也發現,66.5%按「個人績效」調高固定薪資,此為企業調薪時最主要的參考指標,另有23.8%參考職務類型調高固定薪資、17.5%齊頭式全面調高固定薪資。

何謂「個人績效」?60.8%企業優先評估職人是否主動積極、靈活敏捷,高於KPI績效達成率的56.4%;也有50.2%的企業會將員工能否解決問題、而非總是抱怨也列入個人績效的第三項觀察指標。至於全面調薪的參考指標,70.5%考量公司營運狀況,僅8.3%的企業會參考軍公教2024年調薪4%。

花梓馨也回應開放陸生來台就業議題。花梓馨指出,國內就業市場除了「患寡也患不均」,患不均原因有二,一是台灣有些產業特別的強,就像磁鐵很容易把人才吸過去,二是共享經濟興起,又稀釋掉一些願意到企業去工作的人。

他也說,「企業對於中高齡的態度是什麼?」政府一直強調希望讓中高齡回到職場去創造,那到底在企業裡有多少比例的企業是真的願意晉用中高齡,花梓馨強調,應該優先台灣內部的勞動力分配,勞動力真的少到這個樣子嗎?此外,他認為,企業可能過於依賴勞動力,應該要思考企業轉型,「否則的話便宜的勞動力總有用光的一天,包含中國大陸自己也在面臨這個問題,而不是只有台灣」。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勞保基金不會倒!賴清德:資方應該將更多獲利分潤給勞工
2023 「高山茶都嘉義 讓生活綴滿茶品味」
工商團體邀總統參選人對談》柯文哲:要重啟ECFA談判 兩岸監督條例要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