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持續復甦!台灣當前經濟情勢一次看

▲《NOWnews今日新聞》從出口、訂單生產、零售餐飲、就業市場、物價等5大面向,帶您觀察最新台灣經濟概況。(圖/記者鄭妤安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從出口、訂單生產、零售餐飲、就業市場、物價等5大面向,帶您觀察最新台灣經濟概況。(圖/記者鄭妤安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 隨全球通膨壓力緩解,各國可望逐步降息,有助改善經濟前景,然而,高利率滯後效應、美中科技紛爭及地緣政治風險恐制約全球經濟成⾧表現,國際預測機構S&PGlobal於15日的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率2.6%。台灣主計總處則預估,國內2024年全年GDP達3.43%,創下近3年最佳紀錄,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昨(27)日公布2月景氣燈號持續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國內景氣持續復甦,且股市創高、民間消費動能可望延續。《NOWnews今日新聞》從出口、訂單生產、零售餐飲、就業市場、物價等5大面向,帶您觀察最新台灣經濟概況。

2月出口314億美元「連4紅」!資通、視聽產品帶動 對美、東協出口年增

台灣2月出口314億美元,因適逢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加上若干出貨及庫存回補提前至1月,所幸在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強力挹注下,出口年成⾧1.3%,連續4個月正成⾧。累計1至2月出口年增9.6%。展望今年,雖國際高利率環境持續約制投資與消費,且美中科技對抗、 俄烏戰爭、紅海衝突等不確定性變數潛存,但全球終端商品需求逐漸回溫,AI、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商機加速推展,以及國內半導體產業深具競爭優勢,均有利挹注我國出口動能,上半年可望維持穩健走升趨勢。

主要市場方面,台灣2月對歐洲、中國及香港、日本出口分別年減5.2%、16.7%、23.8%,對美國、東協出口在工作天數減少下仍分別年增50.3%、16.0%,皆由資通與視聽產品所帶動。

▲2月出口314億美元「連4紅」,資通、視聽產品帶動對美、東協出口年增。(圖/NOWnews資料照片)
▲2月出口314億美元「連4紅」,資通、視聽產品帶動對美、東協出口年增。(圖/NOWnews資料照片)

今年前2月外銷訂單年減3.9% 製造業生產受惠AI等需求挹注年增7.5%

2月外銷訂單377.3億美元,年減10.4%,主因春節落點不同所致;累計今年前2月為861.5億美元,年減3.9%,上年同期中國解封產能恢復, 比較基數較高,加上部分終端產品需求尚未明顯回溫所致,不過,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擴增,抵銷部分減幅。

因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少,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77.96,年減1.2%;累計1至2月較年增7.5%,其中以資訊電子工業貢獻較多,受惠於AI、 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挹注所致。

今年前2月零售、餐飲業營業額雙雙創歷年同期新高

受惠春節假期, 購物及旅遊人潮湧現,2月零售業營業額為3599億元, 年增9.3%;累計1至2月營業額7693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3%,受惠年貨、禮品、新車等買氣暢旺, 加上連假出遊人潮增加,挹注營收成⾧。

假期帶來集客效應, 加以航班餐點需求增加,2月餐飲業營業額969億元,年增 24.6%;累計1至2月營業額1884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5.7%,主因受惠連假期間天氣回暖,國旅人潮湧現, 加以跨境旅遊及商務往來需求攀升所致。

▲2月零售、餐飲業營業額雙雙創歷年同期新高。(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2月零售、餐飲業營業額雙雙創歷年同期新高。(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勞動市場尚屬穩定!2月失業率3.39% 近24年同月最低

2月失業率3.39%,雖較上月略增0.08個百分點,但仍為近24年同月最低,主因受春節後轉職, 及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所致,與上年同月相比,則降0.14個百分 點,國內就業情勢尚屬穩定。隨著庫存持續去化,3月18日實施無薪假人數降至7288人, 為2021年6月以來最低。就業別觀察,以製造業實施無薪假人數6687人較多,但較去(2023)年8月高峰期(1萬337人),已減少3650人。

2月CPI年增3.08% 核心CPI年增2.90%

2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意即「通膨率」達3.08%,部分服務費用受春節所在月份不同影響,價格相對上揚,但蔬菜、通訊設備及家庭耐久設備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則漲2.90%。

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年漲0.32%,主因農產品價揚及上年4月電價調漲,加上新台幣對美元貶值所致,但中油於上年3月後調降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加上石油及煤製品、金屬製品,以及基本金屬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國發會景氣燈號亮「穩定」綠燈!能否持續復甦 2不確定因素仍存
台股量縮震盪!外資「連3賣」提款68億 三大法人買超34億
國會想插手電價審議?台電:牽涉政府體系分工 電價讓專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