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營收大風吹 財報暗藏玄機 中芯坐二望一 台廠為何老神在在?

晶圓代工營收大風吹 財報暗藏玄機 中芯坐二望一 台廠為何老神在在?
晶圓代工營收大風吹 財報暗藏玄機 中芯坐二望一 台廠為何老神在在?

中芯今年第一季營收成為全球純晶圓廠第2名,但淨利率竟只剩下3%,

台廠如聯電毛利率仍有3成。中芯的中國營收節節攀升,台廠有機會迎來轉單。

文/林宏達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5月10日,中芯國際舉辦第一季法說會,交出營收17.5億美元的成績單,這是第一次中芯營收超越聯電和格羅方德,在純晶圓代工廠中,營收規模僅次於台積電。

外界原本預期中芯大幅擴張,會讓整個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的獲利能力往下拉;但從現實的結果看來,中芯卻反而成了獲利速度下滑最快的公司。

以2024年第1季為例,中芯的毛利率只有13%,遠低於聯電30%的毛利率,也較世界先進的24%、力積電15%的毛利率更低。如果比淨利率,差距更大。更麻煩的是,中芯在這一季的現金流量表上,竟出現現金流出60億元人民幣的狀況,帳上現金只剩下379億元人民幣,因此,中芯也已經宣布,不發2023年的股息。

如果比較中芯過去3年的獲利,中芯2022年的毛利率仍有38%,淨利率也有29%;2023年時,中芯的毛利率開始下滑到21%,淨利率降至14%。到今年第一季,中芯的淨利率竟只剩下3%!而且,中芯這一季光是政府退稅,就有28億元人民幣進帳,仍無法挽救中芯的獲利能力。

反觀聯電的情況,雖然營收規模被中芯超越,但聯電2022年毛利率達45%,2023年也有34%,今年第一季毛利率仍守住30%,營收仍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獲利能力遠優於中芯。

中芯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在本次法說會中表示,今年第一季,半導體庫存已出現好轉跡象,「我們看到全球客戶備貨意願上升。」他透露,中芯這一季出貨量約當179萬片八吋晶圓,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單價卻下降了3個百分點,毛利率也比上一季下降2.7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為80%。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談到未來展望,趙海軍表示,雖然上半年發現客戶有急單需求,「這是否是寅吃卯糧,透支下半年,我們還沒有看清楚。」他認為,中芯目前的挑戰是,「中國其他競爭者產能持續開出,行業競爭日漸激烈,大宗商品隨行就市,」而中芯的策略是建立比中國同業領先1到2個世代的平台,為客戶提供服務。他也透露,中芯目前正處於大量投資建廠,擴充12吋廠產能的階段,高折舊的壓力會持續一段時間,毛利率因此有壓力。

在法說會中,法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芯毛利率為何因產品組合下降。趙海軍表示,主因是市場的殺價競爭,「我們很多戰略客戶,在市場上如果有其他競爭者開出了更低的價錢,無論是我們現在的機頂盒還是智能手機,有可能就丟掉這張單子,幾千萬的訂單就會不見了。」他在法說會中表示,「大部分的產品從2月分開始,我們的價錢沒再降過,但是標準的大量產品,市場上有直接的、面對面的競爭,那我們還是要跟我們的戰略客戶一起,不能讓他丟掉市場的份額。」

換句話說,中芯是因為大部分生產的是價格每天漲跌的標準品,只要中芯的價格略高於對手,隨時就有轉單風險。這一點,從中國另一家晶圓代工廠華虹第一季財報就可得到證實,華虹第一季毛利率竟只有六%,淨損率5.5%!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中芯營收來自中國的比重快速提升,到今年第一季,中國帶進的收入占中芯營收82%,美國只占15%。2021年第1季時,中芯只有55%營收來自中國和香港,北美帶進的營收仍占27%。至於聯電,目前中國市場占聯電的營收比重,今年第1季和3年前同期一樣,占比約17%到13%,占比變化不大。

台廠如何應對中芯等中國業者的殺價競爭?本刊採訪聯電發言人劉啟東,他表示,聯電是以投資報酬率為第一考量,「我們和對手的差異是,特殊製程帶進的營收占我們營收6成。」意思是這些晶圓代工服務並不是市場上人人都可提供,「我們在OLED驅動IC、RF SOI和BCD製程都有不錯的市占率。」

同時,聯電也在投資新技術,除了和英特爾合作,聯電得以用極低的成本取得12奈米技術,也同時打造開放生態系,結合智原、華邦、欣興等公司,和三星、英特爾的先進製程,建立先進封裝的生態系,這也是中國業者目前無法提供的服務。

不過,目前只有8吋廠的世界先進,壓力就比聯電大。世界先進今年第1季毛利率雖然守住24%,但出貨量下滑4%。這一季,世界先進營收來源,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貢獻83%,美洲只有14%。不過,世界先進也表示不會跟著對手削價競爭起舞,並樂觀看待轉單機會。

壓力最大的則是力積電。根據力積電官網,目前力積電在邏輯部分最新的製程仍停留在40奈米附近,也是今年第一季少數虧損的台灣晶圓代工廠。力積電發言人譚仲民表示,力積電今年啟用銅鑼廠,主要就是為了投資新技術,新廠將發展28奈米產能,第1階段將提供每月9千片產能。

除此之外,力積電也在發展3D晶圓堆疊,目標是要將邏輯晶片和記憶體直接疊合。雖然力積電技術和其他公司的先進製程有距離,但透過先進封裝,仍然可以提高AI運算的效率,力積電的目標是用於邊緣AI晶片上。

因此,《財訊》雙週刊指出,雖然中芯今年第一季拿下全球純晶圓代工廠營收第2名的位置,但獲利其實大幅下滑,加上產能用來生產大宗商品,獲利率並不穩。目前美國已宣布2025年將對中國半導體關稅加高至5成,屆時,中國半導體廠的部分訂單可能因此轉單,台灣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仍有機會受益。…(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2期)

延伸閱讀:

解讀輝達訂單模式透視兩大考驗...AI伺服器廠競賽 前後段班差距浮現

賴清德最信任的男人!霸氣縣長潘孟安 變溫暖大叔 外表粗獷卻心思細膩

商務律師跨行美食重邏輯、520主辦單位第一指名!高琹雯,用國宴講述台灣身世

李四川疾呼:破除一坪換一坪迷思!台北市進入大都更年代 政策8箭加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