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傳德國也將出手 考慮限制半導體製程化學品出口至中國

美中晶片戰正在展開,美國已成功說服荷蘭限制最先進設備出口至中國,現在德國可能也要出手。彭博新聞27日報導,德國政府正在討論限制半導體製程所需要的化學品輸中;德國默克集團(Merck KGaA)和巴斯夫公司(BASF SE)是這個市場的兩大龍頭,若減少出口,將影響中國製造晶片的能力。

報導引述數名消息人士說法,德國政府研討限制德國化學企業銷售部分半導體化學品至中國的策略,總理蕭茲、哈柏克(Robert Habeck)正針對此事和歐美盟友密切聯繫。德國官員說,美方沒有對德國施壓,單純希望在應對中國問題上有一致立場。

知情人士說,副總理暨經長哈柏克建議經濟部官員,制定一套可從特定領域強化德國經濟韌性、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工具,管制半導體化學品輸中則是這套策略的其中一部份。

而實施這種管制最便捷也最實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將半導體化學品和技術列入德國的軍商兩用產品清單(dual-use lists)。這份清單是為了防止私自開發或量產生化武器、軍事武器而設,專門監管相關原料與技術的生產。

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在施瓦茨海德(Schwarzheide)的工廠。圖為2022年11月。路透社
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在施瓦茨海德(Schwarzheide)的工廠。圖為2022年11月。路透社

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在施瓦茨海德(Schwarzheide)的工廠。圖為2022年11月。路透社

德國對半導體化學品出口管制的談判仍在早期階段,消息人士指出,因為官員們深知這方面任何決定都可能損害與中國的關係,而中國目前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先進設備在荷蘭,關鍵化學品在德國

荷蘭上月同意加入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晶片製造技術,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深紫外光曝光機(DUV)未來出口至中國將受限,詳細措施將在今夏前宣布。這將重創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能力。

德國雖沒有先進晶片設備或技術,但全球先進晶片製程所需的關鍵化學品是由德國默克集團和巴斯夫公司供應。全世界幾乎每一片晶片製造過程中都會用到默克集團的產品,而巴斯夫則是歐洲和亞洲市場龍頭,亞洲是台積電、三星電子等半導體大廠所在地。

如果沒有默克和巴斯夫的產品,中國在開發先進晶片上將面臨更多挑戰,連製造能力都可能受影響。面對美國圍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蘇聯式的「舉國體制」,鼓勵國內研究機構和企業創造可以取代外國的技術,但中國晶片產業仍遠落後於台積電和三星。

德中總理擬6月會談,更像是面試

德國總理蕭茲對中國的態度比前朝更強硬,雖然試圖在面對中國時能在經濟利益和國安間取得平衡,但隨著歐中關係持續惡化,讓德國想放軟也軟不下來,尤其是中俄宣布他們的友誼無上限,歐洲對中國更警惕,近日還有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質疑中東歐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地位,引發歐洲更多憤慨。

2023年3月29日,社民黨籍的德國總理蕭茲(右)與綠黨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左)在內閣會議上。路透社
2023年3月29日,社民黨籍的德國總理蕭茲(右)與綠黨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左)在內閣會議上。路透社

2023年3月29日,社民黨籍的德國總理蕭茲(右)與綠黨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左)在內閣會議上。路透社

本月稍早,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訪中,與中國外長秦剛在聯合記者會上針鋒相對。貝爾伯克強調,台海的不穩定將會是個可怕場景,德國反對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德國過去把俄羅斯視為能源和貿易夥伴,結果現在仍在努力面對後果。貝爾伯克回到德國後,在德國聯邦議院上表示,訪中過程所見所聞令人震驚,比起貿易夥伴,中國作為歐洲體制性對手的成分越來越高,德國必須避免重蹈覆轍。

在德國政府考慮打擊半導體化學品輸中的同時,總理蕭茲也需設法與中國維持開放關係。據彭博新聞先前報導,蕭茲已邀請中國總理李強6月20日在柏林會面;消息人士說,蕭茲希望藉這次會談,審視中國是否已準備好在全球和平、及氣候變遷等議題上成為有建設性的夥伴,並再度為台海情況畫設紅線。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