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爭霸戰 人才最關鍵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名導馮小剛拍攝的電影「天下無賊」,演員葛優飾演的大賊說過這樣一句台詞:「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時過20年,激烈的科技戰,各方勢力不約而同的,對優秀人才的培養與角逐挹注資源,育才、留才以及搶才的角力賽方興未艾。

人才素質與數量,已成為當前國家、企業在科技與經濟競賽中脫穎而出的關鍵。6月初,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總裁任正非訪問四川大學時表示,華為將在基礎理論研究上與全球幾百所大學合作,追上時代的潮流。一番話顯示出科技業者在時代變局下對人才的渴求。

與此同時,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6月初在卸任前的最後一次股東會上,被問及如何看待華為會否超越台積電時,霸氣回應:「根本不可能,總裁(魏哲家)也不用回答了。」此前,劉德音接受CNN訪問時說,台積電的祕密武器就是台灣的人才。這番話,相當程度上突顯優秀人才,才是護國神山在半導體領域攻防戰的最佳護城河。

其實,台積電擁有盡責的龐大人才儲備,早令競爭對手忌羨交加。韓國專家指出,半導體競賽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且相較於韓國,台灣工程師的薪資成本「真的不高」,並感嘆韓國已找不到像台灣這樣願意負責任、認真工作的年輕工程師。

日本培育專才 雙管齊下

面對如何壯大人才隊伍,各方做法不外乎內、外兩種。對內部分著重在統合資源、加速培育,屬於「內生」手段。日本半導體產業關鍵人物、4月初剛接任熊本大學新任理事長的黑田忠廣指出,半導體是先進技術,特別需要多樣化的人才,熊本大學2025年將在研究生院設立自然科學教育部,培養半導體及資訊數理專業人才。

中韓連線大學 產學合作

今年65歲的黑田,見證過日本半導體王國的輝煌時代。他對人才的看法是,「與其在市場搶奪有限人才,不如一同增加人才」,日本的產學研機構將共同合作,像熊本大學已與東京大學簽訂合作協定,從各方面支持日本半導體事業的發展。

韓國政府則定下10年內培育出3.6萬名人才的政策目標,包括透過增加大學半導體相關科系的招生名額、產學合作建立人才培育系統,以及對在職或求職者提供半導體實務培訓等措施。有志發展半導體產業的越南政府也加大力道投資人才培育,譬如永福省工業區當地有7間大學和學院,技職學校更是超過30所,以作為招商吸引力。

至於在半導體被美國「卡脖子」的中國大陸,以華為為主的陸企將目光瞄向本地技術人力,從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哈工大等「C9聯盟」下手,展開大規模實驗計畫。例如哈工大的深圳校區拜地利之便,與華為共建應屆生聯合實習基地協議,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創新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深化合作。

還有透過政府、機構推展的跨國策略聯盟。再以大陸為例,其長年透過美歐院校與科研機構培訓人才的道路,近年遭美國干預受阻後,轉往與他國強化合作。6月上旬,中國科技部長陰和俊與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長官李宗昊在北京開會,雙方決定,繼續實施韓國研究財團和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的「青年科學家交流計畫」,促進兩國科技領域交流合作,並重新選定支援產學研實用化共同研究的新課題。

少子化高齡化 人才隱憂

另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就是重金挖角搶才。對台灣來說,這些年最著名的個案,莫過於曾任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的梁孟松2017年投效中芯國際,擔任聯合首席執行官,替中芯開發7奈米製程技術。但此一策略雖可短期收效,惟後座力也大,除了容易在業界樹敵,當前的國際情勢也勢必惹怒他國加大制裁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亞洲半導體供應鏈重塑過程中,台韓日中都面臨共同的隱憂,即在人口少子化、高齡化威脅下,人才庫日漸萎縮,連劉德音也坦言,半導體人才的短缺,已成為一道新的難題。

畢竟在掌握人才即是掌握產業競爭力的思維下,國家與企業要思考如何育才、求才、留才,還必須將人口政策納入做總體考量,甚至要研究擴大引入外國優秀人才,以壯大自身人才儲備,長期而言,這是半導體乃至整體科技產業發展躲不開的課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全台73個行政區 房價年漲逾一成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