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掀熱潮 台灣搶先機

工商時報【實習記者王昭儀╱台北報導】 聯合國將道路安全列為基本人權,自2011起開始推動第一個「道路安全行動十年」計畫,盼改善交通道路安全,讓「智慧交通」在全球都備受關注。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副所長蒙以亨表示,台灣複雜的交通路況很適合作為系統輸出東南亞地區的產品試煉、測試場域。 近年來國際大廠紛紛投入AI智慧交通系統,像是日本VICS(道路交通訊息通訊系統)能將由車上與路側設備蒐集的資訊,透過中心編輯、整理後推送給駕駛,提供行車方向約1,000公尺內的車輛訊息,大大減少車禍發生機率。 阿里巴巴則於2017年上線的「城市大腦」系統,將AI、大數據結合智能交通量化指標與安全預測預防,替杭州市接管128個紅綠燈路口,使行車速度提升11%、行車時間減少15.3%,且智慧事件警報準確率更高達92%,有效控制杭州市內交通。 而亞特蘭大的智慧廊道計畫,則特別選定私家車密度高、車禍發生率高路段,利用攝影機與SmartTraffic-td應用程式作為交通感測器,進行影像處理,再藉由SURTRA交通號誌AI管理系統來掌握即時路況,進而進行交通號誌的最適化排程、安排下一路口最佳通行方案,達到自動化號誌路網,最後再串聯應用程式即可偵測路邊設施,包括紅綠燈倒數計時、行經高事故率區域等,警示用路人行車安全,將物聯網及AI技術結合,不但達到縮短路段通行時間,也大幅改善交通安全,降低該路段約25%車禍發生率。 對於台灣智慧交通發展,蒙以亨指出,歐美行車辨識技術與亞太地區實際的路況落差大,包括機車密度高、混合車流加上道路招牌多、道路使用方式複雜等因素差距,若直接使用歐美技術可能導致判斷失誤,反而認為台灣複雜的交通路況相較於鄰近的日本,更能發展作為「系統輸出東南亞地區的產品試煉、測試場域」,創造新商機。 另外,蒙以亨認為車聯網、路聯網、自駕車三者息息相關,自駕車需要智慧交通的全面支援,因此盼未來能藉由風險預測、盲點警示、事件預警來打造智慧安全系統,促進產業跟地方政府合作,共同落實交通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的應用,擴大創新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