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 打造台灣健康長壽島
▲「精準健康聯盟」共結合5大學會與協會共同成立,結合產業、學界、醫界三大支柱,共同打造精準健康大未來,邁向更好的里程。(圖:精準健康聯盟提供)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醫院看慢性病的人龍越來越龐大,健保沉重的支出,成了國家財政的包袱,如何健康生活及老去、避免不必要的醫院奔波與醫療支出,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由一群倡導「節醫減藥」醫研學官產人士籌組的「精準健康聯盟」在日前成立,希望結合在地產業,透過健康智能的工程科技與相關技術應用,達成健康促進、預防失能,打造台灣成為健康長壽島。
「精準健康聯盟」由馬偕前副院長、台灣健康智能醫療科技發展學會理事長張文瀚醫師偕台灣工程科技與應用醫學學會理事長張合與中華亞健康協會理事長李嘉華三人發起,後續加入臺灣國際安全醫院學會及臺灣健康醫院學會,五個學會簽訂「共同成立精準健康聯盟MOU」,並在日前舉行精準健康聯盟成軍揭牌活動。
張文瀚醫師說明聯盟成立的目的,精準健康聯盟希望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攜手精準健康、精準醫療相關的學會,促進台灣健康智能的工程科技與相關技術在健康及醫療上的應用與發展,因此,將積極招募:一、學會/協會:與醫療、科技、醫材、技術相關學會推廣。二、學校:人工智慧、醫療等相關科系。三、醫院:醫療智能統合、協助臨床試驗等協助及合作。
為了促進台灣健康智能的工程科技與相關技術在健康及醫療上的應用與發展,以及台灣健康及醫療產業精實化與智能化的整合,並互相交流來提升相關科技與學術的水準。進而推動亞健康教育,培育此領域的專才,倡導節醫減藥,預防失能,結合在地產業將台灣打造為健康長壽島。
全智能醫院需設立經營核心,拉入具有熱情與經驗的醫療經營團隊,確立智能服務模型,架構創穿戴監測部隊,進行跨領整合領域。執行速度與掌握品牌醫療是成功關鍵。目前各大醫院都已經紛紛投入到這個智能領域,決勝關鍵是專家醫療核心主軸,在以病人為中心所放射出的鏈結服務,是否可快速整合共病模式,降低耗損與失誤,並提升病人安全跟滿意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法源逐漸齊備與放寬,使得各種穿戴產品的開發與研創,在各種跨域計劃中開花結果。可喜的是,各種實用的智能產品,在最近的智能醫療展中綻放異彩,獲得很多國外合作的機會。透過遠距服務傳遞理念服務,來維持個人更高健康狀態,讓每人之行為文化更貼近健康需求,為健康來把關。
有效防治危害健康行為的發生,及早偵測出不健康的因子。透過科技消除生病恐懼感,把自主健康權交回民眾身上,是精準健康最終的目標。精準健康的模型是針對個人化的統計,初期使用者集中高齡、高風險與特定疾病及高階高薪份子。透過個人護照的平台,來建立自己的健康數據,提前準備並適時地預防,讓台灣的精準健康進入到另外一個新的紀元。
理事長張文瀚醫師表示,全世界人口逐漸老化,醫療水準的提升也造成了壽命延長,而少子化現象讓未來老人照護的問題雪上加霜,成為國安的問題。尤其老人照護成本高,急重與長期照護醫療要求增加,許多醫院都開始規劃高齡醫療制度,讓老人部分可以回來職場,或者透過更多的健康照護體系來延緩其失能的狀況,目前新進醫學領域的青年學子們轉型進行跨領域學習,透過未來智能醫療來減少照護上的人力需求,並提早的來偵測出老人的問題,避免衍生少子化的社會問題。
智慧老人醫院 新的照護模式
根據內政部在2018年公布台灣人口結構的資料,65歲以上的老人占整體人口比例已經超過14%,其中7個人中間就有一個是老年人,台灣正式邁入到高齡社會的國家。預定2025年,老人的人口總數將占所有人口數的20%,解決老人後續醫療照顧的問題刻不容緩,也因為如此,台灣的南部一家醫學中心設立了老人專門醫院,預計在2022年就可以開始營運,也開啟了智慧老人醫院的新的照護模式。
目前在智能化的設備方面以穿戴性的產品最多,另外物聯網與雲端平台的發展也非常蓬勃。穿戴裝置主要是用來偵測老人的心跳、血壓、與血氧濃度,提供給醫護人員有更多的資訊,來評估老人是否會有生理現象的不穩定。物聯裝置是透過藍牙、手機與路由器的接收傳輸到雲端的平台,透過雲端的智慧裝置來呈現老人的位置與活動的狀態,可以即時去觀測老人目前的狀態,並提供相關的輔助影像監測系統,讓醫護人員可以更即時的掌控老人的問題,而能夠即時的介入避開可預測性的危險。
精準的感測裝置是用來檢測高危險老人的各種狀況,目前在生物晶片與紅外線的感測裝置發展越來越進步,部分已經獲得認證的產品已應用在老人實際的檢測事項中,透過傳輸給遠端技術監控人員,可以經由分析了解老人的各種狀況,並能提供各種照護需求而降低問題的發生。尤其針對在急性、亞急性與慢性的老人病患中,各種檢測的設備因為老人的疾病屬性不同,而逐漸的有個別化的檢測措施,對老人而言是一大的福音。
其他智能化的應用包括大數據的收集跟分析,各種的數據即時來回饋給第一線執行的醫護人員知道,更能夠透過這個數據來幫助醫護人員決策的進行,達到各種指標上的提升與品質的進步。老人雲端平台的利用可以提供各種用藥一影像的資訊,讓其他的醫護人員可以在雲端裡共用,出可以降低資源的浪費之外,更可以透過共用的平台進行快速的診斷與醫治,也讓遠距照護的醫療開始有更進一步的空間來協助醫護人員診治有問題的老人。
透過老人醫院建置 造福創新醫療服務
未來更是照顧老人的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當社會走向高齡化的時候,如果沒有系統的去解決老人的醫療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安全。在智能的系統進行醫療的應用時,最主要是希望能夠迅速地在老人有健康警訊的時候就可以透過高科技的檢測來提醒醫護人員的注意,而讓老人病患更加的安全。
目前醫療環境,在醫療人員的訓練上,對智能化的專業領域是不足的,而老人專業的醫學也是逐年的精進,在應用高科技的同時,如何將有專業老人經驗的醫師進行整合與培訓,需要有更多的醫療體系來攜手努力,打造一個高齡照護體系培育的單位,讓未來老人的醫療在診斷與用藥上更為準確。
在現階段AI、物聯網及TOT產業上的應用越來越發達,透過智能化的系統為老人的醫療注入更多的檢測模式,希望能夠縮短老人住院的時間,並拉長出院後居家照顧的時間,降低老人的反診比例,降低在就醫的時候老人等待的時間,並結合成一個醫療的智慧照護網來進行長照的業務,打造一個沒有地緣阻隔的醫療環境,讓老人可以更有效率的來利用醫院的床位,讓照護的資源可以共用,甚至讓非急重症老人透過遠距醫療也可以進行在地照護。
從病房床位的感測器、病人的穿戴裝置、輔具的使用,到跨科別資料數據的整合、AI應用需要很多科合作發展的方向,同時再不影響到個人的隱密資訊之外,透過區塊練讓資訊可以跟附近的醫療院所進行交換或分享,確實把長期照護的友善環境進行建置,讓台灣的醫療產業可以在升級與轉型。目前台灣的醫材領域已經形成很多重要的聚落,透過老人醫院的建置以智慧照護的應用,可以更造福各種創新的醫療服務,讓醫療器材的商機可以在老人照護的這個領域進行發光發熱。
打造全智能化醫療 精準健康服務
未來的醫療模式會逐漸往全智能醫療發展,各大醫院也積極往智能化發展,誰能更有效整合,這會是日後主導醫療服務的主流。病患就醫型態也開始改變,尤其在這次疫情之後,透過遠距醫療跟數位會議的蓬勃發展,讓智能醫療在短期間變成顯學,病患也透過網路訊息可以更決定自己未來的治療模式與方向,由父權式到諮詢式,病患有自主權與決定權,由醫師提供建議供選擇。於此趨勢之下,透過智能設備,專家諮詢更是日後重點。
醫院醫師的經驗與智慧分析系統,進行精準決策,可大為提高病患存活。未來全智能醫院需有專門中心來進行各種智能服務,提供更快、更準更有效益的流程服務,並提供24小時諮詢或建議,並整合到院前搶救體系與急重症處置,守護病患的健康與安全,塑造更實惠的醫療品牌。
未來智能醫療是由病患穿戴感應裝置,透過聯網上傳到中央平台,來進行大數據的統計模型,提供更快捷有效的資訊分析。智能化的進階,是將所分析處理後的指令,輔以個人照護機器人與安全資訊工程再整合,而能夠辨識病患的狀態與提供更快速的先前資訊,防止病患猝發狀況的發生,包括猝死、跌倒、就醫等待、急性發作、慢性用藥等等。智能醫療系統更可偵檢、清洗、復健、防災、疏散與肢體訓練之種種功能!整個系統上的開發與應用,可以從病患追蹤系統到病患舒安系統,帶領醫療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
未來藉此整合智能平台可以更結合分級醫療進行社區或居家之個人化照護。政府目前也在推動智能醫療單一平台制度,透過政府所設置的平台可以包容到各大醫院的次級平台,而讓未來的病人都整合到統一的平台,建造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智能醫療科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