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眩易累 揪骨髓增生性腫瘤

嫗以為老化就醫 醫:可能伴隨脾臟腫大、食慾不振等 並出現血液循環障礙

醫師提醒,若出現虛弱、搔癢、盜汗、耳鳴、體重減輕等症狀,都可能是骨髓增生性腫瘤警訊。(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提供)
醫師提醒,若出現虛弱、搔癢、盜汗、耳鳴、體重減輕等症狀,都可能是骨髓增生性腫瘤警訊。(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80歲女性,近年容易疲倦、暈眩,原以為老化,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醫師提醒,若出現虛弱、搔癢、盜汗、耳鳴、體重減輕等都是警訊,可抽血檢查。

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表示,骨髓增生性腫瘤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F)等。

在症狀方面,除了容易疲倦、夜間盜汗、搔癢、發燒、耳鳴、頭痛、失眠,患者還可能伴隨有脾臟腫大,所以有些人會出現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另,由於患者血液太濃稠,也可能有血液循環障礙,包括頭暈或是視力模糊,甚至手腳末端因為血液循環障礙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

陳志丞說,此病若是沒有獲得良好控制與定期追蹤,未來不僅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比一般人高,還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續發性骨髓纖維化與急性血癌。然而,由於不常見、加上症狀又不具特異性,國外研究發現,這類疾病患者從出現症狀、到就醫確診平均約2年時間,且其中超過6成病人是因為中風、流鼻血、血尿、肺栓塞等出血或是血栓事件才確診。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表示,不管是年輕人或是年紀大的患者,臨床上都曾遇到已經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才診斷出來。針對高危險族群,除了放血之外,通常會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或者是干擾素治療。

侯信安說,近年美國FDA、歐盟EMA以及台灣等多國核准新型長效干擾素用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治療,健保署已於9月1日通過,針對部分極高危險、對傳統治療效果不好的族群提供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