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險少年能不能回歸校園? 潘文忠:應邀學校參與

關於曝險少年能否離開少觀所並回歸學校,教育部長潘文忠認為要跟學校討論。(圖:行政院)
關於曝險少年能否離開少觀所並回歸學校,教育部長潘文忠認為要跟學校討論。(圖:行政院)

去年12月新北市國中生命案,引發外界關注校園暴力問題。今天(18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邀請教育部、司法院、法務部、衛福部等進行「校園暴力事件之處置、少年犯回歸校園之輔導機制及前科記錄是否塗銷」書面報告。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曝險少年能否離開少觀所或矯正學校並回歸學校之前,應該要跟學校來參與討論。另外,教育部也會補助來建置教育基地承接曝險少年。

國民黨立法委員萬美玲質詢時表示,最近私校的報名人數暴增,無非就是對公校體制的不信任,加上新課綱的壓力,還有校園安全都是考量點之一。去年的國中生命案加害者就是從少觀所出來的少年,但司法機關和教育機關橫向聯繫卻相當薄弱。另外國民黨立法委員柯志恩也分析,目前高風險案件有966件、112年高中職以下的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共2萬7511件,平均每天校園就發生73起暴力事件,對於這些少年,教育部與相關單位是否有對接?

潘文忠回應,先前教育部就曾主張讓學生在離開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前,少保官在調查或裁決過程一定要邀請學校來參與,讓第一線的學校了解個案狀況,等到學生回到校園之後才知道該如何處置。另外若這些少年從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出來後不適合再回到學校,教育部也有和縣市政府討論,預計3月底發布中介教育基地建置計畫,並開放地方政府申請,讓中介教育基地來承接這些曝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