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城市的一盞明燈,是城市的象徵」 沈榮裕愛書終不悔

天龍書局沈榮裕先生。   圖:洪敬安/攝
天龍書局沈榮裕先生。 圖:洪敬安/攝

[Newtalk新聞] 天龍出版社48年的沈榮裕豪邁爽朗,是書店業的奇才,他可以四年虧千萬,仍執著守著書店,只想為城市留一盞明燈,他賣禁書,但賣的是文化,書店街重慶南路在沒落,餐廳與按摩店比書店多,沈榮裕創立重南書街促進會,為實體書業盡心力,他是書店業的明燈,記者特別專訪他,探究其內心世界與實體書的起伏。

沈榮裕先生於民國六十四年成立天龍出版社, 三年後於書香氣息濃厚的重慶南路一段承租店面,掛起天龍圖書招牌營業至今,面對實體書業的跌宕起伏進行多次轉型,也曾締造一年內連開七家「六十九元書店」的奇蹟,現今書局則以賣簡體書為主,沈榮裕也常跑日本、中國兩地進口各類書籍,並提供代客訂書服務,書局同時也是重南書街促進會據點。

我沒有意識型態 我賣的是文化

天龍書局引進大陸優秀圖書。圖:洪敬安/攝
天龍書局引進大陸優秀圖書。圖:洪敬安/攝

中國政府在近幾年大力扶植實體書業,並給予金錢上的資助,而沈榮裕看準了這點,以多年在中國建立的人脈,以更優惠的價格進口簡體書,他表示,由於台灣實體書業市場較小,尤其近幾年實體書業整體營業額下滑,很多書籍台灣拿不到版權,而中國市場較龐大,加上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他們得到的版權更多,書籍類型更豐富,這也是天龍書局進口簡體書,相較一般書店所擁有的優勢之一。

不過近幾年兩岸「資訊戰」議題討論度極高,許多人擔心對岸資訊的持續滲透成為另類的文化統戰,因此對簡體書店提出匪資問題,「文化沒有統獨、知識沒有統獨」他說,好的書、好的內容並不會因為意識形態而改變其本質,雖然沈榮裕因販賣簡體書,在申請資金補助上較為困難,但並不妨礙他持續在兩岸走跳,持續帶給顧客優質的書籍,並表示 「我沒有意識型態,我賣的是文化」,早在四十六年前,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時,沈榮裕就和友人一同販賣禁書,並將收益用於資助黨外,即使被抓過他也說「賣書不犯法」,同樣的信念也延續至今。

書店是城市的一盞燈 是城市的象徵

老顧客來訪。   圖:洪敬安/攝
老顧客來訪。 圖:洪敬安/攝

沈榮裕從小就喜愛閱讀書籍,但小時候在店裡看書總是被趕出來,因此立志自己的書店 要讓顧客想看什麼書就看,天龍書局空間寬敞,並設有椅子供顧客坐下閱讀,陳列在架 上的書籍多未封膜,甚至有標語告訴顧客可以自行拆封,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顧客有個舒 適的環境可以閱讀,他也希望天龍書局是一個歡迎任何人的地方,在書局內他也設有廁所,並每週花七百元請人清潔,即使前幾年疫情期間許多商家廁所不提供外借,他仍對外保持開放,在這座城市裡,他的書店就像深夜的一盞明燈,帶給大家歸屬感,代表著那一份善意與體貼

就算重慶南路的書店都關了 天龍書局也會是最後一間關的

沈榮裕先生在提及書店營運時眼神堅定。  圖:洪敬安/攝
沈榮裕先生在提及書店營運時眼神堅定。 圖:洪敬安/攝

天龍書局開業至今四十五年,見證過重慶南路書店林立的鼎盛時期,如今書店寥寥無幾,沈榮裕表示「按摩店都比書店多了」,的確,現今的重慶南路看到的多為商旅和按摩店,不復從前,為何天龍書局能存活這麼久?全因老闆的堅持,天龍書局的客群都為老客戶,有些人一家三代都來書局買書,逢年過節時顧客們也會特地來店裡給老闆送上一份禮物,甚至有顧客在書局銷量不佳時,大手筆包下接近二十萬的書籍,只為書局能持續營業下去,這些顧客的存在,成為了沈榮裕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就算重慶南路的書店都關了天龍書局也會是最後一間關的」他說。

沈榮裕也認同自己現今可以說是一位夢想家,2010年出版業產值有367億元,近幾年則維持在200億左右,天龍書局也在過去四年虧了一千萬以上,但他仍相信紙本書有其存在必要性,期望大眾發現書街的美好價值,也認為書不會消失,也不應該消失,因為國家品質的關鍵在於書店,這也是為何他成立重南書街促進會,即使當時書街許多商家因害怕街道振興房租上漲,而不願團結,沈榮裕也堅持在促進實體書這條道路上努力,並表示不會放棄,不管是書店或是重南書街促進會,他都會做到最後,沈榮裕賣書愛書終不悔,他可謂是-書店業的夢想家。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金龍年台彩加碼來囉!3款遊戲加碼9.7億元 大樂透加開360組100萬
新冠、流感雙夾擊 春節前恐達高峰!疾管署:儘速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