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面對令人戰慄的未來:NHK特別節目採訪組《中流危機》

外國遊客在日本瘋狂購物,因為「日本太便宜了!」在國外打工度假的學生們則高興地說,他們賺到了數倍於在日本打工的錢。原本的日本,作為正式員工「正常」上班工作的話,應該會有一個幸福的未來在等待著自己,然而,不知不覺中它似乎已變成了一個貧窮國家。復興的關鍵在哪裡呢?

讀者首先會被此書的書腰所吸引。

「25年中家庭收入驟減,從505萬日圓(1994年)到374萬日圓(2019年)」
「所謂中流,實則可望而不可及!」
「結不了婚」
「無法成為正式員工」
「每年只能旅遊一次」

這是多麼的可怕。

然而,本書通過在日本國內及海外的採訪,明確揭示了當今日本的這一現實。

曾以為自己也會成為中產

此書最先登場的男子,是一位迄今一直被視為日本「中產階級」主流的公司正式員工,妻子做臨工,兩個女兒已經大學畢業獨立生活。

如果工作下去,薪資會穩定成長,家裡添丁,購買房子…也就是說,人生本來會順風順水;但有一天會發現,薪資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開始下降了。迎來55歲的現在,年收入為500萬日圓,存款是100萬日圓,另外還有900萬日圓的房屋貸款要繳清。

妻子平日做臨工,週末在搬家公司兼職打工,男子說自己在60歲退休後估計也需要再找個什麼工作做。

「原本對中流的印象是『外出旅遊,有好多存款,很快就能還完房貸』,但現實中自己的生活與之差異太大了」。這句話的背後,能隱約感覺到人們對「為什麼變成了這樣」所充滿的困惑心情。

是的,在日本,過往一直都是只要上個好大學,然後在一個不錯的公司成為正式員工,那麼你即便不以晉升到高層為目標,應該也能過上穩定的生活。

我的父母是二戰後第一次嬰兒潮時期出生的所謂「團塊世代」的公司員工,因而自然而然地認為,如果當上正式員工,將來生活就會安穩無憂,憧憬著「結婚、生子、買房」這燦爛的未來三部曲。

但是,年輕一代眼中的現實,已經不一樣了。

正常結婚,買房,買車,生孩子。加入中流的行列,我過去也認為自己會這樣的。(正式員工,29歲男性)

我知道了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現在真的感到父母很了不起。(丈夫為正式員工、妻子打工,20多歲)

一個即使工作也無法擁有夢想的國家。日本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呢?

設計勞動者的人生

日本經濟的危機狀況經常被揶揄為「失去的30年」,採訪組在後記中是這樣記述的:

日本為什麼長期停滯不前?在一系列的採訪中我們了解到,日本的僱用體系與世界標準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大批錄用應屆畢業生、年功薪資(按工齡資歷增加薪資)、終身僱用、在職培訓(OJT)等等,這種日本式僱用體系,培養出大量具備通用技能的中產階層,這是一種為了與世界抗衡所必需的所謂的黃金體系。

但是,經濟的衰退導致這一體系崩潰,公司無法再支撐員工的就業,加上勞動法修訂的推動作用,於是出現了大量非正式員工。現在非正式員工的比例已經占到所有勞動者的4成左右。它帶來的結果就是勞動者的平均薪資下降,就業變得不穩定。可以說優秀人才流向國外,日本失去競爭力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本書的前半部分讓人心中充滿了不安,但後半部分讓人看到了希望之光。

在看到了一些實例後,我們相信現實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荷蘭,以同工同酬為核心,大幅改善了失業率,並在提高生產率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夫婦兩人都做兼職,有充裕的時間兼顧育兒和工作,家庭年收入達到丈夫一人全職工作時的1.4倍!)。還有一個沖繩縣糸滿市的例子。透過由當地政府主導的職業技能再培訓(Reskilling),改善了單親家庭的貧困狀況(因掌握了IT技術,時薪得到大幅提升,並且居家工作還有了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

這些例子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如何構建僱用雙方的關係。

我們不應該將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之一的「勞動」視為一種功能,而是要與勞動者的人生聯繫在一起,甚至還要去想像一下他們的生活。並且你要堅信,這最終會關係到勞動的品質及生產率的提高。

如果確保了員工的幸福安康,他們就會專心於自己的工作(荷蘭的一位經營者,公司員工中7成都是兼職工作,)

孩子會因為媽媽精神上的『餘裕』而改變,因此,能夠擁有真正與孩子一起生活的時間,在時間上和精神上和孩子進行更多的交流,這是非常重要的(糸滿市的單親媽媽,接受再培訓後成功轉職)

是或不是正式員工這種區別,在這裡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我不禁想到,公司、地方政府和國家是否擁有去想像和設計勞動者的生活乃至心靈的能力,這將是重要的分水嶺。

那麼我們自己又能做什麼呢?這就是一本讓你如此去思考的書。

《中流危機》

講談社現代新書
出版日:2023年8月20日
新書版:240頁
價格:1012日圓(含稅)
ISBN:978-4-06-533253-5

幸脇啟子 [作者簡介]

1978年東京出生。資深編輯。東京大學文學系畢業後,於文藝春秋社擔任《Sports Graphic Number》的編輯,後擔任《文藝春秋》編輯次長。2017年獨立。多採訪運動、文化、經濟類報導,並喜愛紀實類文學作品。2022年春移居長野縣輕井澤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