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之婕總質詢曝「古蹟變廢墟」 台南古都美名黯然失色

臺南市議員曾之婕質詢時提出在今年「臺南400」風光的背後,竟然還有「古蹟變廢墟」的地方,這對於以「古都」美名聞名海內外的臺南市來說,無異是一大諷刺。   圖:黃博郎/攝
臺南市議員曾之婕質詢時提出在今年「臺南400」風光的背後,竟然還有「古蹟變廢墟」的地方,這對於以「古都」美名聞名海內外的臺南市來說,無異是一大諷刺。 圖:黃博郎/攝

[Newtalk新聞] 臺南市議員曾之婕今(28)日在市議會第四屆第三次定期會進行市政總質詢,她提出在今年「臺南400」風光的背後,竟然還有「古蹟變廢墟」的地方,這對於以「古都」美名聞名海內外的臺南市來說,無異是一大諷刺。

曾之婕在總質詢一開始,提出今年「臺南400」是臺南市所有活動的主軸,以「一起臺南‧世界交陪」為核心精神,其中列舉「珍視傳統、開創當代、展望未來」的三大面向來講述臺南整體的發展,但是在都市發展的進程中存在一些「現象」問題,要求市府各局處必須正視。

她首先提出位於泉南里兩處臺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在臺南市都市計畫使用分類當中,屬於「文化教育專用區」,現場宛如廢墟已久,和其他城垣殘蹟的保護簡直有天壤之別。臺南市是所有縣市當中,唯一最有資格被稱為「古都」的城市,傳統古蹟本來就相當多,國定古蹟和市定古蹟共有147處,但是多年以來,這兩處殘蹟究竟歸那個單位管轄一直在踢皮球,希望比照熱蘭遮堡、南門段殘蹟立碑說明,讓這裏能夠真正成為文化教育專用,也才能達到珍視傳統的目的。

另外「南山公墓群」有許多臺南市民家族的祖墓,是臺灣最大、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墓地,1991年部分禁葬、2008年全區禁葬,2011年開始公告遷葬,有民眾說市府過去開闢西門路和新都路,曾經強迫墓主遷葬,是為了都市計畫發展,2011年總統賴清德擔任市長時代,認為南山公墓確實是南區發展的一大限制,市府都市計畫就已經劃定為「公兒預定地」,當時還編列4000萬元遷葬補償經費,並追加3億元土地徵收經費預算,要著手徵收土地及整體規劃相關作業,但迄今爭議還在延續,希望儘快有個結論。

而正在進行中的「台南市運動藝文休閒園區」,會落腳在東區南台南副都心,外界用「臺南小巨蛋」來形容這項建設,去年10月會公告招商,估計投資規模至少80億元以上,配合中央促參2.0政策推動,但是這塊地早就在都市計畫中列為文教用地,要回溯至2010年許添財市長時代就已經提過,2015年賴清德市長時計畫擱置,2018年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又改為國立科學教育體驗未來館,決策反反覆覆,有不少縣市都已經有超過1萬人規模的場館,曾之婕希望能和臺南榮譽國民之家原址遷移後的規畫一併考量。

曾之婕也關心臺南捷運和臺南鐵路地下化兩項重大交通建設,她指出臺南市是六都當中唯一沒有捷運的縣市,市府目前以2026年底前動工、2031年通車營運為目標,但是臺南捷運的構想最早是在1989年提出,比臺北市甚至各縣市還更早,30幾年來,變數太多了,尤其目前核定的路線,沿途也是省道汽機車擁擠的商業區,將會是臺南交通黑暗期的開始,還有南鐵地下化施工當中挖出大量歷史遺跡影響,她要求市府研擬好配套設施,盡量減少兩項工程對交通上造成的衝擊。

曾之婕也揭露小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被霸凌的學生不只未獲得校方關切,家長向學校反應還竟然被學校提告,要求教育局長要盡速了解妥為處理=.

另外,由於去年臺南登革熱疫情嚴重,今年未雨綢繆已經在東區先噴過一次藥,但雨季來臨可能已失去藥效,曾之婕收到許多里長反應,希望環保局能夠考慮再噴第二次藥,以避免疫情再起。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高票當選民進黨南市黨部主委 郭國文:「任務型主委」推三大任務
憂心民主聖地而參選黨部主委 郭國文:我有經驗跟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