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華》我的青春我的救國團之二

曾建華》我的青春我的救國團之二
曾建華》我的青春我的救國團之二

【愛傳媒曾建華專欄】那時所有的大專院校都有分配名額,文化大學每學期有6個名額,這也是所有學校中名額最多的一所學校。不過,競爭者眾,每期在學校報名參加甄試者都在兩百人以上。因此,每次的甄選作業幾乎都要到凌晨方始結束。

校選之後還要參加在中央警官學校為期七天六夜的集訓,那時就是全國各大專院校的「英雄會」了,數十所學校的學員被分成六隊互相競爭,由於功課非常多,各隊的伙伴都要熬到半夜準備次日的驗收。七天下來,各隊的伙伴間已建立了新而堅強的友誼。

數十年後我才知道,我這隊「海嘯隊」中已有兩人結為連理。我是民國七十二年進團迄今整四十年,同隊的部份伙伴依然有密切的連絡。

救國團的口號是「我們為青年服務,青年為國家服務」,那時的我們心思單純樂觀進取,面對年輕的自我幾乎所有事都是正向的,除了在團裡交了男女朋友發展不順者例外。而如今我已是耳順之年,我還是相信或從不後悔在救國團的付出,當然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人生收獲。

康輔伙伴間的關係就像一般朋友一樣有合與不合的,但沒關係,合的來的居多,每個寒暑假之前伙伴間都會先自行找好要一同駐在某一站好伙伴,或是一定帶隊擔任領隊、副領隊。當然這就跟工作排班一樣有時不能盡如人意,但團裡的大哥都會儘量滿足大家的想法,所以絕大多數的服務時程都是非常開心而快樂的。

照片中與我合照的是「台大工程隊」的隊長,姓劉,名字我忘了。現在由天祥青年活動中心走中橫往西,車行八公里之後可到「豁然亭」,亭下有一條步道直下天祥中心,步道只有四公里。就是民國72年由「台大工程隊」花了兩個月開通的。

這張照片的重點是,我也曾經有過腰身。

在天祥中心門口和我大學同班的黃森美同學合照,她是康輔24期,所以在團裡她是我的學姊。

白天送完健行隊後,中心的大哥偶而願意帶駐站服務員往西走上洛韶山莊、慈恩山莊或大禹嶺山莊,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在不同的山莊都各有四位服務伙伴,只要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年輕真好。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