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財書寫大時代小記者 見證報禁解除前後人情百態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日電)解嚴前後政局千變萬化,資深媒體人曾明財書寫「大時代小記者」一書,將自身擔任地方記者15年的見聞寫成76則小故事,見證解嚴前後的社會現象與人情百態。

新書發表會今天在台北中山公民會館舉行,曾明財致詞表示,他在念大學時就非常關心台灣文學、黨外運動及社會改革,對政治十分狂熱,因此走上新聞工作這條路。

曾明財說,他依然記得曾經寫過一篇報導,直說「戒嚴時代警總人員吃銅吃鐵」,並舉出實際例證,竟被當事人提告、求償1億,且遭檢察官起訴,曾明財除了出庭應戰,更在地下電台徵求100則戒嚴時代警總人員「吃銅吃鐵」的故事,與惡勢力奮戰到底。

曾明財表示,自己雖然是中部地方的「小記者」,幸運的是認識很多志同道合朋友,在台灣政治社會改變的過程裡,付出很多心血、跑出好新聞。

今天現場來了許多曾明財在新聞界的朋友,包括前台灣時報總編輯黃東烈、前聯合報副總編輯周恆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吳柏軒、台文筆會理事長陳明仁、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前記協會長呂東熹,以及攝影家邱萬興等人。

黃東烈致詞表示,曾明財不只是個社會運動觀察者,更是倡議者,很多歷史、正史無法記錄的事,曾明財都加以記錄,同為前台灣時報的同事,曾明財可說一直秉持台灣時報「專業、自由、愛台灣」的精神。

周恆和則表示,這本書光看標題就讓人想看,如「劉松藩的選舉紅包」、「邱創煥的帳單」、「好色的總編輯」。周恆和也提到自己外甥、已故新聞記者廖志坤,從一個不會寫新聞的記者到被聯合報挖角,特別要感謝他的「第1個老師」曾明財,周恆和藉此機會代外甥向曾明財致謝。

曾明財1959年生於台中眷村,政大西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首都早報、中國時報、台灣時報記者,現任何春木文教基金會董事,曾出版「台灣人在眷村:我的爸爸是老芋仔」等書,擔任紀錄片「黨外的檜木─何春木」兼製,主編「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買票政治學:民主奇蹟下的賄選怪象」等書。(編輯:龍柏安)1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