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災區的花蓮復興部落 將父親節晚會改為烏來祈福

曾為災區的花蓮復興部落 將父親節晚會改為烏來祈福

東華大學「藝術設計系」師生參加農委會保持局「大專生洄游農村」活動,進駐全台第一個無菸無酒的原住民「復興部落」,師生和耆老長輩一起生活、學習,並合力編織了一雙「復興結」大草鞋,作為部落的精神象徵,並將以每年8月8號成為專屬復興部落的團圓節日。由於復興部落曾遭受土石流災情,因此,8月15號晚間,師生和全村民眾舉辦「為蘇迪勒受災區祈福晚會」,耆老呼籲,不要過度開發山林,大家一定要愛護自然,才能守護家園。(劉敏娟抱導)

花蓮東華大學藝設系韓毓琦老師指導的研究生與大學生組成「台九縣藝群人團隊」參加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舉辦的第五屆「大專生洄游農村」活動,從7月13號開始師生入駐復興部落,與全村30多位7、80歲的長輩村民一同生活、學習,培養了深刻的感情基礎。

在調查村莊的需求後,開始協助農作商品設計、行銷,村莊故事拍攝記錄、社區地圖製作等。由於村庄年輕人全都在外地討生活,長輩最大心願就是「孩子能夠回鄉」。因此學生們用長輩教導的技術,合力編織了一雙超級大草鞋,以及各式編織藝品,這些「復興結」代表的是長輩的心願,也就是希望和孩子一起過「父親節」,原本8月8號邀請外地遊子回鄉而舉辦的「復興結、父親節」活動,受到蘇迪勒颱風影響,臨時喊卡,不過耆老們看到新北市烏來地區嚴重災情,想起過去復興部落也是颱風土石流重災區,差點面臨遷村命運,決定化小愛化為大愛,在8月15號晚間舉行「為風災祈福晚會」。

耆老王明源阿公特別教導學生用阿美族語唱祈福歌曲。他說:「我們台灣像一條船,大家都是一家人,過去我們這邊發生嚴重土石流,政府要我們遷村,但我們還是要守住自己的家園,其實我認為水災大部分是人的因素,千萬不能過度開發,用自然的方式守護家園最好!我們唱的這詩歌,是從聖經出來的,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說:「東華師生到復興部落,他們的活潑創意,感染了老人家,學生也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長輩的智慧,學到課程以外的知識,他們很用心、很有禮貌,深深獲得阿公阿嬤的認同,復興部落有三條土石流潛勢溪流,每次颱風來,村莊都要預防性撤離,所以阿公阿嬤非常珍惜自己的環境,也說要順應自然,不要與大自然相違抗,他們懂得感恩惜福,不會隨意開發,他們把父親節活動變成風災祈福晚會,希望受災地方都能夠趕快恢復,讓生活回歸安全與平靜。」(攝影:劉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