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栩栩如生的百年歷史 如今用新妝重新上色

撰文│Allen 圖片│本埠設計x兜空間設計

.
.

行走在大稻埕,猶如回到百年前的舊時光,特別是在迪化街一段的北端,街道兩旁滿是販售南北貨與竹製生活道具的傳統店鋪,而其中一家特別顯眼的吸睛亮點,就是店內陳列著各種台灣風土物產的葉晉發商號。

.
.

葉晉發土壟間創立於西元1923年,目前已傳承至第5代,當家主理人希望將這個祖傳的歷史空間能夠被保留下來重新應用,替埋藏於台灣人血脈中的米食DNA做出全新詮釋,並成為匯聚大稻埕藝文與音樂交流的平台,因此花費3年時間重新規劃這座家族資產,並找來專業設計師針對整體結構加以更動、調整,進而讓百年建物再創輝煌,並喚醒民眾對台式飲食文化的重視。

.
.
.
.
.
.

有鑑於本案所在位置為歷史性建築物現存較完整之區域,亦於「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內,而從清代至日治時期就屬艋舺與大稻埕為臺北主要商業發展最鼎盛之地方,因此空間設計除了整體建築空間的基礎修繕整理外,盡量嘗試以最細微的調整將少數拆卸材料再利用,及藉由最輕量的作法來適度襯托空間,且主要設計採取減少碰觸、減少鎖固等不破壞歷史建築的原則。透過一組完全與老屋略微脫開及自我組立(Free-standing)的構架,以自承重的反向木桁架支撐起屋架與展示牆面於空間中,是為結構也為家具,將新的空間所需之燈光、機電、商品貨架系統整合,並採用反向樑意圖營造新的秩序,同時與舊有木樑、天花及補強鋼構互相搭配。

.
.
.
.
.
.
.
.

此外,迪化街的北街本來就有許多碾米商,葉晉發商號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米鋪的重新置入就特別有意義,空間中除了重新放回葉家熟悉的原件,讓與音樂及米相關之木器以歷史文物的姿態回到空間,木構架更是採用既有葉家米商常用的木器材料日檜作為主要材質,除了顯性的形式外,質地上的隱性回應更是一種對老宅的尊重態度。

.
.
.
.
.
.
.
.

歷史建築或者老房子,本來就承載著許多具有時間意義的空間架構與生活樣貌的特性氛圍,因此以建築作為介入時,應該思考著「不做什麼而不是要做什麼」,而這個做什麼必須要可以反映一定的當代性思維,才能在歷史的脈絡裡保有其存在的價值。面對老房子的再活化,很重要的是讓建築初始之美先藉由「整理」來重現,並保有能夠閱讀與體現生活痕跡的狀態,而新的置入也必須是建立在這舊的架構之上,利用單獨的新建築系統與舊的架構彼此呼應,這也凸顯了葉晉發商號與設計團隊經討論過後,認為「舊的梳理、新的輕置」是對於歷史建築活化最適切的態度。

.
.
.
.
.
.
.
.

而經過翻修的空間,雖然擁有厚重的歷史回憶,但卻絲毫不顯老氣,反倒是在新一代經營者的細心安排下,以時尚的面貌與台北這座迷人的城市持續對話,或將再創下一個百年的傳奇故事與時代風華。

葉晉發商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96號
02-25505567

更多其他文章分享:https://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