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同業笑「上輩子做壞事」,永聯如何翻轉物流產業?

「永聯物流開發」(永聯)對於許多人來說也許還是陌生的名字,不過在這10年間,它從15萬坪的山坡地拔地而起,躋身身國內最大物流園區。曾經被同業形容「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才做物流」永聯如何翻轉物流產業?旗下的關係企業「艾立運能」(艾立)又憑什麼以估值新台幣5.7億元完成A輪募資,聯訊創投、新光三越百貨搶當策略夥伴?

「以前聽同業說,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才做物流,」永聯執行長張建泰自嘲剛投入產業時所聞的評價。八年過去了,永聯於新北市瑞芳區15萬坪的「起家厝」,已是國內最大的物流園區。

兩關鍵數據 開發商決心翻轉傳統物流

「為何台灣需要一家新的物流公司?」有兩項關鍵數據告訴張建泰,他需要且必要跳脫地產開發的舒適圈,投入物流產業並展開一連串翻轉行動。

第一項數據是,電商、網購與外送平台這些消費者想像中的「物流」,其實是物流的最後一哩路,僅占總物流產值10%。占九成市場的第一與中間哩路卻甚少人投入,永聯就此切入,並以內需市場作為札根點。

第二項數據則是,台灣有5200多家營業貨運公司、經營者平均逾60歲且缺乏二代接班。扣除四大貨運公司,平均每間中小貨運僅擁有不到15輛車。這個貢獻近3000億的貨運市場,是一塊相對破碎化的市場,也成為「艾立運能」最好的發揮舞台。

永聯執行長張建泰。
永聯執行長張建泰。


標準、規模、共享 艾立扮演物流生態圈運能樞紐

事實上,艾立運能潛力已被看見。艾立總經理林炫伯(9/13)日宣布以估值新台幣5.7億元完成A輪募資,引進聯訊創投、新光三越百貨、中興巴士集團旗下指南客運及淡水客運等共同投資。

觀察物流產業趨勢,林炫伯發現,後疫情時代加速零售全通路崛起,線上與線下界線變得模糊。這加速大型倉庫興起,改變物流現狀,貨主對於物流能提供的服務期待更高。

艾立運能總經理林炫伯說明對物流產業趨勢的觀察。
艾立運能總經理林炫伯說明對物流產業趨勢的觀察。

為此,艾立在硬體上,以三步驟建構物流核心「地基」著手;並引進多元人才,導入IT產業已敏捷思維,嘗試翻轉物流。

步驟一:棧板規格化

倉運(倉儲與運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棧板」,傳統常見為木頭、金屬或塑膠,容易在運送過程中碰撞碎裂,造成貨運業者額外的成本支出。艾立研發塑膠與鋼條等三種複合材質,作成可拆式棧板,兼具自動化倉儲所需的高剛性、耐衝擊、標準化規格等特性,也減少業主成本。

一直以來,棧板租賃多採「日租」,貨運業者卸貨後缺乏立即返還的誘因,流轉效率差,加上棧板重達20公斤,徒增油耗。「想像一個社區只要蓋一個健身房,不需要每個家戶都蓋,」棧板交換中心打破過去模式,以小時計價更有效率。

艾立研發出規格化棧板,可減少業主的成本。
艾立研發出規格化棧板,可減少業主的成本。

步驟二:為業主減碳

為達成產業點、線、面翻新,永聯攜手艾立投資站點,像是倉儲與運能車隊,第一階段已自建50台冷鏈車隊,將邀請更多車行一同建構產業的線與面。運輸產業屬Scope 3(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界定中的範疇三),冷鏈貨車的冷凍機更是耗能的一大來源,車隊面臨如何避免空轉排汙挑戰。

舉例來說,貨車出發前的預冷時間,或是在倉庫排隊準備送貨時都需要確保貨櫃保持低溫運轉。艾立冷鏈車隊冷凍機能插電、燃油轉換,透過物流園區腹地大優勢,建構完整的電力基礎建設。100輛規模年省超過420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1.1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永聯攜手艾立投資倉儲與運能車隊,第一階段已自建50台冷鏈車隊。
永聯攜手艾立投資倉儲與運能車隊,第一階段已自建50台冷鏈車隊。

步驟三:引入多元人才,激盪新火花

很難想像,艾立這個運能團隊中,竟高達八、九成員工來自非物流業的影音串流平台、科技業、AI新創、區塊鏈、海運、結構技師、中國超市龍頭等。這讓艾立得以結合軟硬體資源,優化流程、降低成本,化運輸業不可能為可能。

代表作之一「艾立學院」。團隊成員透過搬貨、送貨與跟車實戰,體悟:「司機是改變的根本。」決定教司機安全駕駛課程、物理治療與法律實務經驗,以科學化的方式札根。

獲得首輪募資後,艾立要打造第一與中間哩路的網絡,提高平台黏著度,持續擴大物流生態圈。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永聯物流」進補業績,竟靠這支鐵打部隊?
疫情催化宅配轉型,自駕物流車今年有望誕生
疫情趨緩,即時快遞物流能再創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