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遴選挫敗、股東易主!「台灣離岸風電先鋒」風睿能源如何重生搶人才?

台灣離岸風電邁入第三階段,日前(6/30)簽署行政契約截止,僅兩家離岸風電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基金(CIP)、風睿能源(SRE)向經濟部能源局遞交行政契約簽署文件,落實離岸風場如質如期完成建置的承諾。

今年初以來,離岸風電出現風場進度延宕、銀行退出融資、開發商財務危機、外商退場等雜音。深耕離岸風電產業逾10年的風睿能源,選擇持續投資台灣,並宣布大舉招募人才,預計今年延攬80名中高階綠領人才,年底員工數上看200人。《數位時代》獨家專訪風睿能源執行長蘇容儀Anna,分享她是如何踏入離岸風電產業,以及公司招募人才的需求條件。

「2018年公司僅有一個外國人,如今公司內部已有20%是外籍員工,」風睿能源執行長蘇容儀說道。風睿能源(Synera Renewable Energy,下稱SRE)是台灣少數具有營運實績的本土離岸風電開發商,台灣3座完工發電的離岸風場,就有2座是SRE參與完成建置的。

雖然有著台灣離岸風電先鋒的稱號,但SRE曾面臨風場遴選競爭失利、人才流失的打擊,如今公司人數上看120人規模,營運版圖從台灣延伸到日本市場,今年底團隊規模擴大到200人,究竟它是如何從營運低谷翻身,並走向國際化?

曾不敵外商競爭,公司股東易主

SRE的核心團隊,來自台灣樹脂大廠上緯旗下離岸風電開發子公司「上緯新能源」,上緯董事長蔡朝陽曾重砸40億元於2016年10月在苗栗外海架起兩座風機,寫下台灣離岸風電重要的歷史一頁,進而吸引外商前仆後繼來台投資風場,包含來自丹麥的沃旭能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加拿大北陸能源等外商。

風場開發重視持續性,不料2018年4月30日政府公告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遴選出爐,外商成為大贏家,SRE投標四座風場,僅海能風場取得開發權,「對於整個股東或團隊都是蠻大的挫敗,」蘇容儀說。

當時團隊人數約50人上下,風場遴選失敗後,曾在一個月內流失10%員工。後來大股東上緯考慮本身的資金壓力,加上大量人才被其他開發商挖角,最終蔡朝陽決定賣掉SRE。

蔡朝陽_上緯集團董事長_2021-03-04_賀大新攝影_5590_edit.jpg 圖/攝影 / 賀大新
蔡朝陽_上緯集團董事長_2021-03-04_賀大新攝影_5590_edit.jpg 圖/攝影 / 賀大新

事實上,離岸風電資金門檻高,並非本土廠商玩得起。以海洋風場來看,從最初裝置容量2支風機8MW(千瓩)蓋到128MW,投資金額從數十億元增加到數百億元,「到了300MW,我們看的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蘇容儀說。

當年負責財務、銀行團的蘇容儀,更親身參與尋找新買主的過程。她說,過去是尋找風場投資人,如今是「連自己也被賣掉」,內心五味雜陳。

幸好當時SRE還握有海能風場25%的股權,是具有價值的資產,蔡朝陽訂定SRE的交易條件,「希望新買家把團隊帶到世界舞台,並持續投入人力資源的開發。」

2019年7月上緯出售SRE 95%股權給美國基礎建設公司Stonepeak,其管理資產達571億美元,投資範圍包括可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與通訊。如今Stonepeak維持當年的承諾,持續擴大SRE的人力需求與人才培育。

外資入主後擴大人力需求,SRE看重人才4特質

有了財力雄厚的Stonepeak做後盾,SRE從一家傳統公司走向國際化公司。從2018年僅有一個外國人,至今公司內部已有20%是外籍員工,整個公司的氣氛變得更活潑,一名前員工分享,「公司每個月會有happy hour(歡樂時光)幫大家慶生,還會有萬聖節、復活節、聖誕節等慶祝,讓外國同事能夠更融入公司。」

風睿能源 圖/風睿能源Linkedin
風睿能源 圖/風睿能源Linkedin

Stonepeak入主3年後,SRE團隊也很爭氣,去年12月旗下海盛風電(Formosa 4)獲得經濟部核配495MW開發容量,鄰近的海碩風電(Formosa 5)是目前唯一通過環評初審的浮動式風場。

隨著新風場的開發,SRE將擴大人力需求,不過當前離岸風電人力市場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蘇容儀預估,一座風場開發約需60至100名人力,今明年台灣整體新開發離岸風場約需1千名人力,加上前期的風場開發有延遲的狀況,導致部分人力無法投入到新的風場,是人力吃緊的主因。

盤點目前人力的需求,工程、商務人才需求最急迫,因為風場得標後,接著進入工程設計、建造、採購階段。同時專案管理、專案融資、環安衛、運維人才都有市場需求。

對於想進入離岸風電產業的人,蘇容儀點出人才需具備4個軟實力。第一學習力,離岸風電是一個新的產業、快速演變,對一個新人來說,快速學習力很重要,具有好奇心,願意接觸各式各樣的知識。

蘇容儀_風睿能源執行長_2023_07_04_蔡仁譯攝-2.jpeg 圖/蔡仁譯攝
蘇容儀_風睿能源執行長_2023_07_04_蔡仁譯攝-2.jpeg 圖/蔡仁譯攝

第二表達能力,離岸風電重視團隊合作,特別是在會議上需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其次離岸風電需要面對的利害關係人眾多,包含開發商、供應商、在地居民等,面對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溝通表達方式。

第三團隊能力,「Teamwork字面上是跟別人合作,但我常告訴同仁要懂得alignment(結盟),學會協調事情,」蘇容儀舉例,某次跟一位外資股東開會時,對方在黑板上畫得密密麻麻,寫下專案獲得注資後需要通知的對象,包括銀行、公司會計、採購部門、投資部門等。很多事情雖然一個人就能搞定,但當你願意花時間與同事溝通,往後做任何決策時,便可獲得很多人的支持。

第四意志力,離岸風電專案重視時間規劃,像是環評、財務結算、申請電業執照等,每個風場專案籌備期長達6到7年,中間會遇到不少挑戰。她形容:「每天是在跟神做事!」就像安排好風機安裝船,卻突然碰到颱風,即便做好所有計畫,還仍有變數發生,要有強大的意志力克服萬難。

各家開發商都需要人才,SRE又要如何跟其他外商競爭,蘇容儀認為:「在SRE需具備多工的能力,這裡適合喜歡挑戰的人加入,不會只是公司的螺絲釘。」

此外,離岸風電薪水較優渥,新進員工年薪百萬元,若是有經驗的資深員工年薪達200~300萬元都有。據側面了解,SRE偏向招募即戰力員工,招募畢業生比例仍低。

瞄準日本、南韓市場,把團隊帶到世界舞台

展望未來,SRE將借重台灣的經驗來開發海外風場,目前在日本南部手握2GW(百萬瓩)風場開發容量,同時也在看韓國的市場。

蘇容儀指出,日本的地理環境與文化跟台灣相似,都會碰到颱風、地震等問題;至於韓國市場,她則看好韓國離岸風電供應鏈完整,擁有重工業、施工船、基樁等廠商。

許多國家的離岸風電發展普遍落後台灣5到10年,仍在起步階段,「SRE不侷限做台灣的Local Company(在地公司),而是SRE International(國際化公司)。」走過了昔日的營運低谷,SRE正在浴火重生,實踐把團隊帶到世界舞台的初衷。

風睿能源小檔案

成立:2012年
董事長:林雍堯、執行長:蘇容儀
主要業務:離岸風電開發
離岸風電項目:海洋風電(Formosa 1)、海能風電(Formosa 2)完工發電,正在開發海盛風電(Formosa 4)、海碩風電(Formosa 5)等案子;日本南部約有2GW風場開發量。

延伸閱讀:台灣第3座離岸風場完工!海能47座風機迎商轉,想衝刺建置有哪些挑戰?

責任編輯:蘇祐萱

更多報導
充電樁變標配,搶ESG、供電安全商機!這台神奇機櫃讓台達穩坐儲能NO.1
一顆「工業心臟」苦撐20年!東元專治高耗能馬達,換新再戰有哪些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