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往調升方向走!工商界喊吃不消 傳產、小型企業恐陷失業潮

勞工薪資配圖。廖瑞祥攝
勞工薪資配圖。廖瑞祥攝


最低工資審議會將在第3季登場,在去年景氣不佳的情況下,最低工資的調幅仍有4.05%,日前更傳出明年的調幅會落在4%左右,工商界人士表示,最低工資連續8年調漲,若僅以月薪2萬7470元估算,一名員工的勞健保退成本增幅約1800元,按不同級距計算,實際增加的人事成本更高,又生產成本增加、獲利減少等,再調最低工資,微型和小型企業將首當其衝,恐掀起另一波失業潮。

今年是最低工資法上路的第一年,勞動部將於第3季邀集勞資政學四方首次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明年的最低工資調幅,除了審議委員會,還設置「最低工資研究小組」進行評估機制,評估最低工資調整後的影響,並依審議指標作成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供最低工資審議會審議參考。

去年景氣不佳仍有4%調幅 今年GDP、CPI雙上修

近年基本工資調整。太報製表
近年基本工資調整。太報製表

勞動部預計6月26日召開最低工資諮詢會,邀集30位委員交換意見,並在會議結束後30日內,上網公告初步結果;不過,日前有媒體披露,勞動部研究小組研究結果與調整建議,以月薪2萬8500元、時薪190元為基準,最低工資調幅將落在4%左右。

況且,根據主計總處在5月底最新發布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去年全年GDP為1.28%、CPI年增率2.5%,而基本工資月薪和時薪都調漲4.05%;至於今年全年GDP的預測值上修至3.94%,同時CPI年增率也上調為2.07%,外界預測調幅很難低於去年的調整值。

勞動部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受訪時說明,研究小組確實在4月先提出首季最低工資調升後對經濟及就業狀況影響報告,並彙整重要經濟數據如經濟成長率(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勞工平均薪資、家庭收支等,共2份資料給審議委員們參考,並沒有相關的調幅數據。

調幅太高? 勞動部澄清、工商界紛紛喊話

勞動部條平司罕見地發聲明澄清此事,但消息一出,工商界人士紛紛喊話,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日前表示,基本工資調漲後,勞健保隨之調漲,連帶使物價調升,導致勞動成本增加,不利勞資雙方,建議2025年基本工資調幅不宜超過3%。

台灣區合板製造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王權宏說,從新上路的《最低工資法》規定,CPI為應參採的指數,從今年1到5月的CPI年增率2.24%,調整最低工資似乎勢在必行,但最低工資的調整應該要考量產業情況,建議讓科技業和收益較佳的企業加薪。

王權宏指出,雖然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的GDP數據為3.94%,但不是所有產業都有亮眼的表現,傳統產業、商業、服務業的狀況都不佳,還有缺工問題尚未解決,要調整最低工資「是對產業下重手」,恐怕會讓小型企業受到打擊,反而增加失業人數。

最低工資帶動勞健保退全漲 業者高喊吃不消

一名業者受訪時說,從2017年開始,連續8年調漲基本工資,光是雇主負擔的勞保費用就從1400多元,一路調升到2300元;健保費也從906元上調至1329元;勞退提撥6%,從1200元調高到1648元。

他指出,以最低工資的2萬7470元估算,由雇主負擔的部分,單就一名員工的成本進行估算,8年來勞健保退的成本,從3500多元上調到約5300元,增幅約1800元,但企業不可能以最低工資來聘僱所有員工,按照不同級距來計算,實際增加的人事成本金額一定更高,加上獲利減少,再調漲最低工資,實在吃不消。

工商界不反對調整 「不應先放消息、要求背書」

另一名工商界代表說,看到調幅的數據出爐後,「真的很不喜歡這種感覺」,這兩天才收到勞動部的書面資料,相關資料出爐,審議會委員都還沒看過,調幅和金額卻先透過媒體報導,「又是要工商界代表背書」,最低工資不是沒有調整空間,「有哪一次接受工商界的意見」。

該名人士直指,人工智慧(AI)應用需求攀升,受惠的是資通產品、電子零組件等,只有特定產業一枝獨秀,其他如機械、化學、塑化和中小企業的狀況都不太好,部分傳統產業更因中國陸續公告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關稅減讓,讓相關業者雪上加霜。

更多太報報導
最低工資有望調幅4%? 三三會:建議調幅不宜超過3%
傳近期開會商議最低工資? 勞動部: 6/26聯席會 無任何調幅建議案
【勞動部長專訪】何佩珊:下半年力推勞政友善化 服務取代嚴管 讓人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