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 | WeWork創始人「碳圈」創業,成立碳信用Web3公司

文 | 張一弛

編輯 | 蘇建勳

5月下旬,碳信用Web3初創公司Flowcarbon宣佈完成共7000萬美金的融資。其中3200萬美金由a16z crypto領投,General Catalyst、Samsung Next等公司跟投;另外3800萬則是來源於名為“Goddess Nature Token”(簡稱GNT)的代幣銷售。

Flowcarbon的創始人為Adam Neumann,他也是共享辦公品牌WeWork創始人、前CEO。2019年Wework上市失敗後,Adam Neumann被逐出公司,這段經歷也被蘋果拍成美劇“WeCrashed”。

Flowcarbon是Adam Neumann的最新創業項目,它在自願碳市場和Web3的交匯處運行,利用區塊鏈技術擴展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碳信用(carbon credit)是允許用戶排放一定數量二氧化碳的許可證明,一個碳信用額度等於一噸二氧化碳排放。碳信用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自願減排(VER),可以用於場外或者自願減排市場(voluntary market for credits)交易;另外一種就是核證減排量(CER),通過監管機構簽發,沒有將額度用完的國家或企業可以其投入到碳金融市場進行交易。

為瞭解決氣候變暖問題,各國開始發力向低碳經濟轉型,碳信用交易市場也因此快速增長。然而,雖然碳信用交易需求不斷增長,但其市場交易機制並未成熟,各國市場支離破碎,交易不透明,流動性較低,許多有需求的公司個人很難進行碳信用額交易

當下情況,一家公司或個人若要購買碳信用額度,會面臨各地政府不同的規則限制。若與政府或者相關機構聯系不深,不僅難以交易,連開戶都會非常困難。而有出售碳信用額度的公司也因為需要中間人介紹,出售耗時將很高,相對成本也難以降低。

而 Web3 的特點“去中心化”,可以很好地契合碳信用交易市場的特徵。公司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其去中心化的產品與服務提供給客戶,正因為去中心化的概念,客戶只需要相信其底層算法,即可更加自由地對產品進行交易。

面對碳信用交易市場的這些痛點,Flowcarbon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GNT代幣,將其與碳信用額進行掛鉤。簡單來說,賣方可以將自己多餘的碳配額“上鏈”變成代幣,買方則可以購買,用途大致有兩種:1、像炒股票一樣等待代幣增值;2、將代幣“下鏈”轉回碳排放額度,彌補自身的減排缺口。

不過,全球各地的碳交易市場極其分散,這種“碳排放額度-代幣”的轉換要想在各多區域交易,勢必要獲得各個碳排放市場的認可,這也成為 Flowcarbon 這家創業公司掣肘。

Flowcarbon的發言人Nicole Shore表示,GNT與碳信用額的掛鉤關系遵循全球碳市場的標准,目前已經獲得一個大型碳信用登記處(large carbon credit registries)的支持。

Flowcarbon的創新之處在於,相比一般的碳排放市場交易流程,前者更快捷、成本也更低。

以傳統方式出售碳信用額度,項目方需要通過中介協商達成出售協議,其成本高達交易額度的30%。而通過代幣化出售,這些項目僅需要支付2%的費用即可,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碳信用額度掛鉤代幣將大幅增強其市場流通性,相比傳統的場外交易增加了大量的交易量。減少或消除碳排放的項目可以使用他們五年內的碳信用額度兌換GNT,從而進行快速融資

來源:企業官網,GNT將公開發售

然而對於碳信用交易市場的痛點,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副教授兼劍橋碳信用中心主任Anil Madhavapeddy認為,“當前碳信用交易市場的問題與如何更有效地進行交易無關,目前更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供應。”

即使Flowcarbon的商業模式獲得了質疑,但如果Flowcarbon成功將其理念變成現實,GNT會成為碳信用交易市場走向大眾的關鍵。

不過許多人仍未忘記Adam Neumann在發展WeWork中做出不切實際的承諾及離譜的行為,導致原先估值470億美金的WeWork在上市前披露過程中飽受質疑,最終僅被估值100億美元,推遲IPO。Adam Neumann也因此在收到軟銀的約17億美元後,被趕出公司。

本文由「張一弛YC」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 轉載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