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突破300場 果陀劇場12月暖心加演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果陀劇場經典劇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12月展開暖心巡演,這齣戲以「漸凍症」為主題,素有「莎士比亞戲劇權威」名導演楊世彭執導,國家文藝獎得主金士傑、金獎演員卜學亮2人演出,精緻細膩又精彩,讓人重新思考死亡的議題,為你帶來一場笑中帶淚的心靈震撼。

果陀劇場今(7)日舉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突破300場的感恩會,劇中唯二的兩位主演包括金士傑和卜學亮分享演出12年來的點滴,同時宣佈14至17日臺北城市舞台獻演,23、24日桃園展演中心登台,30、31日兩天臺北國家戲劇院獻演。

演員金士傑表示,一開始覺得這齣戲是個單純的小品,用小題小作的方式切入,沒想到演出後一場接一場,像是小兵立大功,現在演出突破300場,有種喜出望外的感覺。

演員卜學亮指出,當初決定接本時,其實有猶豫,幸虧接演這個劇本,得到很多啟發,也解開一些過去的結,明白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就如同戲中的角色「米奇」一樣。他說,這齣舞台劇只有兩位演員,卻一演12年還超過300場,讓更是意外而感謝,300場之後,每一場就當成最後一場,好好珍惜自己演出的時刻。

果陀劇場表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11年2月24日首演,迄今巡演經超過12年,獲得華人地區觀眾廣大迴響,最近正式突破300場的演出,幾乎完成全臺灣22縣市演出的完整拼圖,還前往中國、香港及新加坡巡演,創下臺灣劇場界的紀錄里程碑,也是近20年來在最短時間、演出最密集的舞台劇。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劇情描述體育專欄作家米奇(卜學亮飾) 屈服於現實生活而放棄夢想,偶然從電視上看見大學時期對他期望最大的教授莫利(金士傑飾)竟罹患無藥可醫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 ,終於與教授聯絡。

師生二人久別重逢,教授知道自己即將久別人世,以自己的生命為活教材,為世故而冷漠、追求物質的學生米奇,上了「人生意義」的課,希望透過學生的記錄,把自己的生命歷程、生死的領悟記錄下來,兩人用了14個星期二的時間,展開一段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死對話.,讓他學會追尋生命,並且擁抱生命。

果陀劇場7日舉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突破300場感恩會,同宣告12月暖心加演。(果陀劇場提供)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由國家文藝獎得主金士傑、金獎演員卜學亮2人演出。(果陀劇場提供)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讓人重新思考死亡的議題,帶來一場笑中帶淚的心靈震撼。(果陀劇場提供)

果陀劇場經典劇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展開暖心巡演。(果陀劇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