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天堂的食物 河豚毒性到底有多強?

河豚毒性來源?

河豚為肉食性魚類,體型有長有短、有圓有方,遇到危險時會將肚子漲大以嚇阻掠食者。台灣近海常見的河豚有30多種,多數在肝臟、卵巢、精巢、皮膚或腸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也有肌肉中含毒的物種。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強度約是氰化鈉的1千倍以上,然而河豚肉質獨特,味道鮮美,即使需冒著吃下劇毒的風險,許多饕客仍趨之若鶩。

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陳泰源就表示,「河豚是人間最接近天堂的食物,所以我也擔心,不小心吃了幾口就上了天堂。」

中毒會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

食藥署指出,若食用河豚中毒,症狀多於食後10至45分鐘內產生,長則在3小時內發作,常見症狀包含唇舌或四肢麻痺、嘔吐、失聲、四肢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估計攝入約0.2毫克河豚毒素便會出現中毒症狀,1至2毫克就可能致命。

河豚毒素就算加熱也無法被破壞,而且沒有解毒劑,只能使用支持性療法,例如對嘔吐嚴重的患者,提供充足的體液及電解質。

如果中毒患者未產生呼吸衰竭,應不會造成死亡,但若患者已出現明顯的肌肉無力現象,則需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協助呼吸。

「月尾兔頭魨」是什麼?

「月尾兔頭魨」又稱作月腹刺魨、栗色河魨,臺灣四周海域皆能見到其蹤跡,體長可達50公分,背面及腹面佈滿小棘,尾鰭後緣呈現新月形,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河豚極強毒素,卵巢、精巢更蘊含劇毒。

毒性極強的月尾兔頭魨。(圖/取自台灣漁業資料庫)
毒性極強的月尾兔頭魨。(圖/取自台灣漁業資料庫)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王德原表示,南投河豚中毒案的生魚片1片重量大約10克,檢驗後推估每片毒素含量約1.34mg。相當於2片生魚片下肚,就可達致死劑量。

  • 南投河豚中毒案1死8傷 檢驗確認為「月尾兔頭魨」

所有河豚都有毒嗎?

有些河豚的肌肉無毒,但內臟部位有毒,若料理時處理不當,毒素很可能污染到魚肉。如克氏兔頭魨(俗稱黑鯖河魨)的肌肉不含毒,但肝臟及腸子有弱毒;懷氏兔頭魨(俗稱白鯖河魨)各器官幾乎都不含毒素,卵巢的毒性卻很強。

克氏兔頭魨,俗稱黑鯖河魨。(圖/取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克氏兔頭魨,俗稱黑鯖河魨。(圖/取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懷氏兔頭魨,俗稱白鯖河魨。(圖/取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懷氏兔頭魨,俗稱白鯖河魨。(圖/取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食藥署呼籲,河豚種類多且外觀難以辨識,應避免捕捉及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而河豚毒素的分布器官及毒性強度因物種而異,食藥署也提供各種台灣產河豚毒性相關資訊。

目前有管制河豚的規範嗎?

《食安法》第15條規定,食品添加物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及異物,不得製造、加工、調配或作為贈品。食藥署統計,台灣近10年累計4例河豚中毒案件,總計17人就醫、1人死亡。

日本已針對料理河豚訂定證照考核制度,雖然各地區規定不一,但在東京等規範較嚴格區域,不只料理人需持有執照,處理、切割、加工的設施及廢棄方式等皆有明文規定。

外界關心台灣是否可仿照日本規範?食藥署回應,目前《食安法》並未授權,針對特定食材需取得證照才可處理,且因涉及修法,需要蒐集意見進一步討論。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南投河豚中毒案1死8傷 檢驗確認為「月尾兔頭魨」
南投河豚中毒案檢驗下週出爐 專家:毒性為氰化鈉千倍
南投疑吃河豚鍋致1死8中毒 食藥署查源頭不排除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