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調:東南亞民眾擔心難以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的一項年度調查顯示,在拜登總統執掌白宮大權後,東盟各國民眾對美國的信任度有所提高,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華盛頓會為了全球利益"做正確的事",顯著高於去年的水平(47%)。

東南亞民眾對中國的信任度也有所提高,26.8%的人表示相信北京會為全球公共產品做出貢獻,顯著高於一年前的19%。受訪者對中國維持區域自由貿易,以及維持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和維護國際法的信心也明顯提升,分別從前年的13.2%和4.4%,增至24.6%和13.6%,不過,這些數字總體上遠遠低於對美國的信任度。

東南亞各國民眾之間的對華態度也存在著明顯差異。在緬甸、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民眾對中國的不信任度尤其高。ISEAS在其題為"2022年東南亞態勢報告"中指出,對於緬甸而言,該國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激增、對中國的信任度驟降,可以被認為是"出於自身的政治危機考量以及對美國等外部政治勢力的期盼"。

在總共1677名東南亞國家的受訪者中,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東南亞地區最具政治和戰略的力量是中國,而認為美國勢力最大的比例則為1/3。這一趨勢很可能與美國在東南亞的參與度走低有關:在同一份調查中,認為美國在東南亞的參與度有所增加的受訪者(45.8%)較去年(70.6%)明顯減少;認為美國是可靠戰略伙伴的東南亞民眾比例也從去年的54.7%下跌到現在的42.6%。

不再警惕中國經貿擴張?

在經貿方面,和過去三年類似,中國仍被視為在東南亞最具經濟影響力的國家(76.7%)。同時,東南亞民眾對中國的戒心也有所減小:去年有68%的受訪者對中國持續擴大的經濟影響力表示擔憂、86.5%的人擔心中國的政治與戰略影響力加大。但這兩個比率今年已分別跌至64.4%和76.4%。

53.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貿易協定"(CPTPP)是有益的;認為這會加劇中美貿易戰的比例則為30%。該協定囊括了亞太地區的11個國家,但是不包括美國和中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任伊始就動用行政命令退出了該協議的談判,而中國則在2021年9月提出了加入申請。目前,美國尚未申請重新加入該協定。

本年度的報告還新增了有關新冠疫苗的內容。調查顯示,57.8%的東南亞民眾認為中國為該地區提供了最多的新冠疫苗援助,認為美國貢獻最大的受訪者比例只有23.2%。不過,54.8%的受訪者對西方國家研發的mRNA疫苗更有信心,首選中國產滅活疫苗的民眾比例只有18.7%。

如何"選邊站"依然是難題

東南亞作為中美爭霸的主要競技場之一,近年來正愈發面臨"選邊站"問題。和往年類似,今年的調查中,很大一部分受訪的東南亞民眾(46.1%)認為東盟國家應當加強韌性和凝聚力,以抵御中美兩個大國的施壓;26.6%的受訪者認為應堅守不選邊站的立場。這兩個數字和去年相比均有輕微下滑。

不過,也有11.1%的民眾認為,隨著中美對抗加劇,東盟將難以保持中立,不得不選邊站,這個比例顯著高於去年的3.4%。另有16.2%的受訪者認為應通過"第三方"擴展戰略空間和選項,也高於去年水平(12.9%)。

假如東南亞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大部分受訪者(57%)還是會選擇美國,該數字和一年前基本持平。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東南亞內部分歧明顯:文萊、柬埔寨、老撾分別有64.2%、81.5%、81.8%的民眾認為應選擇和中國站在一邊,緬甸、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則分別有92%、83.5%、77.9%、73.6%的民眾認為應選擇美國。

(聯合早報、南華早報)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