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瘟疫受害者!最新科學研究:5千年前的男性狩獵採集者死於鼠疫

美國科學期刊《細胞報告》29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根據分析結果,5千多年前歐洲拉脫維亞一名男性狩獵採集者遺骸含有導致鼠疫的細菌DNA片段及蛋白質,他也是目前已知最早死於瘟疫的受害者。

德國專研古代DNA的生化學家克勞斯.基歐拉(Ben Krause-Kyora)與研究團隊成員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發表的最新報告寫道,他們分析拉脫維亞(Latvia)史前遺址「Riņņukalns」挖掘出的人類牙齒與頭骨DNA,這些遺骸分別屬於一名年輕女性、一名嬰兒、兩名男性(其中一名男性年齡介於20至30歲),可追溯至5300年前至5050 年前,出土時間分別為19世紀與幾年前。

研究團隊篩出已知病原體的遺傳物質,包括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發現介於20至30歲的那名男性遺骸含有導致鼠疫的細菌DNA片段及蛋白質。進一步的分析顯示,該菌株可能在約7200年前從其他種類的鼠疫桿菌分離出來,成為已知最早的鼠疫菌株,與後來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發現的菌株明顯不同。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該名男性的遺骸具有大量的鼠疫桿菌DNA,這顯示他可能罹患鼠疫了一段時間,因此該種鼠疫可能是症狀輕微的疾病。研究人員補充說,該鼠疫菌株缺乏允許跳蚤傳播疾病的基因。

研究團隊表示,該名男子罹患的可能是敗血性鼠疫,由齧齒動物咬傷或肺鼠疫引起。肺鼠疫會透過飛沫傳播並損害肺部,雖然肺鼠疫通常比腺鼠疫更致命,但研究團隊表示,早期肺鼠疫菌株的遺傳學研究顯示其傳播能力可能受到損害。

約5500年前的石器時代,西歐人口大幅減少,這被認為促成了東方人大規模移入。先前石器時代的遺骸分析結果發現當時有鼠疫,其中包括瑞典農村的一名20 歲婦女,因此人們認為鼠疫是當時人口銳減的其中一個解釋。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新研究結果指出,該名男性遺骸身上的菌株不太可能導致鼠疫快速傳播。克勞斯.基歐拉表示:「我們認為,這些早期的鼠疫桿菌無法真正造成疫情爆發。」

克勞斯.基歐拉表示,研究結果、西歐以外古代人口帶有的鼠疫桿菌、這名男子受到精心埋葬等證據表明鼠疫不太可能是石器時代人口減少的原因,而他認為氣候變遷等因素才是背後原因。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黑死病歷史翻案 飛沫傳染才是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