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拜票行程! 參選人「送車」比誠意.拚創意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陸戰策略百百種,其中「送車」是選舉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市民搭車出遊之前,許多民代和參選人會先來到遊覽車旁,和大家打招呼、發文宣,透過近距離互動,和民眾搏感情,也因為送車時間通常是一大早,所以參選人前往送車容易給人「勤奮」、「有誠意」的形象,加上送車對象幾乎都是該選區的里民,讓參選人能更鎖定目標。

立委參選人(民)許淑華VS.民眾:「啊我不是車掌小姐啦,啊你知道我是誰嗎,我知道許淑華、許淑華。」立委參選人(國)徐巧芯:「大家都有拿到齁,有沒有沒有拿到的跟我說一下,好謝謝好謝謝大家。」立委參選人(國)李彥秀:「李彥秀、李彥秀,需要大家幫忙跟支持,謝謝你們謝謝。」

對很多民代或是參選人來說,送車幾乎是一天當中最早的拜票行程,可能在凌晨4、5點,大家都還在睡覺的時候,參選人就已經來到社區門口,為市民送車,立委參選人(基進)吳欣岱VS.里長:「里長,嗨有沒有車還沒有講嗎,都講完了。」起的比雞早是參選人的日常,為了增加曝光加深選民印象,「送車」成為台灣的選舉「奇景」,在社區長輩出遊之前來「打招呼」,印象特別深刻。

立委(民)高嘉瑜:「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謝謝謝謝,高嘉瑜會繼續努力。」台北市信義區興隆里長吉娃斯‧吉果:「他們來到現場又這麼早,這可以展現他們的誠意,那里民都可以看到。」記者VS.出遊民眾:「(會不會覺得他一早就來特別努力),很辛苦為人民服務啊。」出遊民眾:「他們就一早就比我們早起床,因為他要準備,跟我們里民直接接觸,沒有像說在菜市場拜票,走著就過去了不會這樣子,這樣是比較好啦。」

送車時間從4點、5點到6點都有,作為一天當中最早的拜票行程,送車不只是參選人「勤奮形象」的展現,也是爭取鐵票的重要策略。小小一輛遊覽車上,坐滿了大約40人,而這些早起出遊的市民都是議員重要爭取的鐵票倉,比起在市場路口面對流動人潮,送車對象幾乎都是選區里民,不只目標更精確,如果互動得宜夠接地氣,固票效果也更有力。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鈕則勳:「就送車來說的話,很明顯的他一定是該區的里民,通常來講的話,出遊的多是長輩,那願意那麼早起床,去出遊的這些里民來說的話,他在投票行為上面來講的話,他可能也是會比較積極去投票的。」立委參選人(民)許淑華:「(送車)從6點半開始,6點半就有2場,然後這是8點,然後再來就8點半還有2場,好日子的時候像進香團好日子,他們常常去繞境啊,大概1個月平均20、30場會有。」

抓準「見面三分情」道理,參選人積極趕場搶曝光,畢竟光是以一車40人,每次行程3車來算,1個月下來,最多就能接觸大約3600位市民,而就算行程強碰,也還有祕密武器,老闆不在沒關係,一整排的競選團隊就是最佳分身,不只分頭送車,讓參選人的曝光效果最大化,前置作業也有勞這群背後尖兵。

許淑華辦公室助理連峻毅:「大家就是前一天下班前,然後就先大家分配好,然後先把口罩或是扇子,就看天氣狀況,然後就都準備好,然後就放在辦公室,早上來的時候就趕快拿出去這樣。」送車還要送到心坎裡,知道長輩要出遊,這些「競選小物」也得切題,立委參選人(民)徐巧芯:「像我是送蒸氣眼罩,或者是購物袋,讓他們出去玩的時候可以熱敷一下啊,或者是他們出去玩買東西的時候,有一個購物袋可以把東西放在裡面。」

立委參選人(基進)吳欣岱:「出去玩可能就是以扇子跟衛生紙為主,那如果說其他位的候選人,有發跟我們重複的,我們可能就盡量不要重複,讓大家都可以拿到不同的東西。」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鈕則勳:「(出遊)路程一定程度的長嘛,那所以這些長輩,可能就會拿候選人的文宣來看,那關於候選人的一些相關的政見,或者是候選人的形象的一些塑造,一些定位來講的話,可能就會被這些長輩們所記得。」

從最早的4、5點鐘起床送車,接著到路口打招呼問候,之後轉往市場拜票,中午再跑社區共餐,期間還可能穿插紅白場和地方行程,下午傍晚再開始追垃圾車,滿檔行程裡,透早送車被視為陸戰指標,比誠意拚創意,也考驗著參選人夠不夠接地氣,要在第一時間抓住選民的心。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買房買車一次滿足!奇招"買透天厝送百萬名車"
未卜先知「7月遷戶口」? 黃捷秀身分證駁陰謀論
另類「侯柯會」宜蘭登場 僅三度握手「互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