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防詐不落人後 講座揭6大詐騙手法

最高法院院長高孟焄(左)邀請刑事警察局預防科長林書立博士舉辦「防詐阻騙、安心生活」講座。(最高法院提供)
最高法院院長高孟焄(左)邀請刑事警察局預防科長林書立博士舉辦「防詐阻騙、安心生活」講座。(最高法院提供)

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最高法院院長高孟焄院長也曾接獲詐騙電話,最高法院日前邀請刑事警察局預防科林書立科長擔任講座,為最高法院庭長、法官及同仁上防詐課,林書立指出,常見的詐騙6大手法「假投資詐欺」「ATM解除分期付款詐欺」「假網路購物詐欺」「一般購物詐欺」「假愛情交友詐欺」及「猜猜我是誰詐欺」。

最高法院指出,講座林書立博士揭露日新月異的詐騙態樣與手法,提供防範破解詐騙方法,並說明如何保全相關事證,協助司法警察追蹤、打擊詐騙不法,同仁共同參與學習如何防制詐騙,提升個人資料保護意識,安心工作與生活,與會人員均感獲益良多。

最高法院表示,鑒於詐騙手法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詐騙手法也愈加隱蔽和多樣化,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個人資訊的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警惕,加強防詐阻騙意識,維護自身權益,過上安心的生活,實為現今重要的課題。

最高法院為加強院內同仁防詐騙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防範能力,6月19日舉辦「防詐阻騙、安心生活」專題演講,由高孟焄院長主持,邀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預防科林科長書立擔任講座,最高法院許多庭長、法官、行政主管及職員都參與。

高孟焄院長致詞時表示,常聽到周遭親友接到詐騙電話或訊息,她自己也曾接過假冒商家或銀行電話通知處理信用卡遭盜刷的詐騙電話,顯見詐騙無所不在。行政院會今年5月初通過「打詐專法」草案(包含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科技偵查及保障法草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和洗錢防制法修正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講座林書立科長首先分析近年臺灣詐欺案件增長幅度21.9%,美國增長幅度180.98%、澳洲增長幅度183.3%及新加坡增長幅度283.9%,均呈現上升趨勢,且臺灣近6年詐欺案件平均發生數約2萬4,000餘件,平均財損金額約48.55億元,自2020年起,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網購等宅經濟興起,嫌犯利用簡訊、電子郵件、詐騙網站等網路詐欺案件創下新高,2023年度財損來到新高89.89億。

講座並說明內政部警政署所歸納最新的「高發詐欺6大手法」,包括「假投資詐欺」「ATM解除分期付款詐欺」「假網路購物詐欺」「一般購物詐欺」「假愛情交友詐欺」及「猜猜我是誰詐欺」,揭露日新月異之詐騙態樣與手法,除提供以打165專線等防範破解詐騙方法,也說明如何保全相關事證,除自保也以利協助司法警察追蹤、打擊詐騙不法。

更多鏡週刊報導
高檢署強力打詐奏效 電信詐騙案大降15%
虛擬貨幣詐騙陷無政府狀態 劍青檢改籲請金管會先善盡行政管理再談入罪
【獨家】【NCC委員助詐騙1】轉戰二類電信淪詐騙門神 NCC委員違反旋轉門條款遭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