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建立共識,保持台海穩定 是兩岸領導人全球性責任

兩岸自1949年分治至今已逾73年,在中國不放棄對台治權,台灣不斷追求自主性的同時,兩岸關係始終是國際政治中的討論熱點,尤以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以「非軍事化」為由出兵鄰國烏克蘭後,兩岸是否發生軍事衝突,更成為關注焦點,儘管廣為流傳「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立論基礎稍嫌薄弱,但也十足反映外界對台海和平的高度期盼。

2022遠見高峰會,在10月26日、27日舉行,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應邀在會中,與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進行英文對談,這場對談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董事長高希均主持,三人在會中熱烈且精采討論美中台三方關係可能走向,以及世界局勢如何發展。

陸克文在新著《可避免的戰爭》(The Avoidable War)中,提出「管理框架下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MSC)框架,企圖建立一套具有穩定功能的、美中雙方均認可的限制,為美中該如何管理戰略競爭,甚或避免災難性戰爭等攸關世界和平的重要議題,提供詳盡的指南。

如何建立兩岸和平?

會談伊始,高希均邀請全場人員觀看4張幻燈片,其中3張,是2015年11月7日馬習會擠滿現場的全球記者、馬英九與習近平兩人微笑,以及《遠見》專訪馬英九的照片,儘管當時兩岸領導人已有66年未曾見面,但高希均強調,只要有心,「這仍可能發生」,他更期許,與其討論避戰,不如研擬如何建立和平,也因此,他首先詢問陸克文,兩岸間如何達致和平。

陸克文直言,兩岸若要建立和平,非得依靠外交政治途徑不可,「重要性獨一無二」,不可取代,這將會決定台灣未來的地位,他也表示,台海兩岸若不幸開戰,不僅禍及台灣全體人民,戰爭更將破壞亞太區域及全球秩序,「(兩岸)領導人,有解決台海問題的全球性責任」。

對此,馬英九則回應,台灣的責任很重要,他呼籲領導人要打破現狀,和中國對談,「只要能對談,就有機會」,他重申先前執政時所提「和陸、友日、親美」的外交政策,之所以稱中國為「陸」,主要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述及「台灣地區」「大陸地區」,不稱中的原因是「我們都代表中(國)」,他也強調備戰、避戰的重要性。

「英習會」有可能發生嗎?

在論及兩岸該如何建立和平後,高希均拋出現階段兩岸領導人,是否有機會坐下來面對面會談的議題,他打趣的說,馬英九與中華民國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姓名都有「英」字,高希均高度期盼第二次「英習會」的發生。

針對這個假設性問題,陸克文大力鼓勵兩岸領導人,應該找到途徑恢復政治對話,他明白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顧慮,「但不應該成為(談判)障礙」。

高希均接著提出一個構想,邀請世界級領袖來促成兩岸領導人的對談,包括陸克文、新加坡前任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美國學者奈伊(Joseph Nye)等,都是他心目中促成兩岸會談的適任人選。

聽及高希均的邀請,陸克文自承「我是小伙計」,謙認自己不夠格擔任此重要角色,但他贊成可以利用這樣的途徑促成(兩岸會談),據他印象中,這應該也是「首次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他更幽默的將球拋給馬英九,「馬先生也夠格,他的頭髮比我好看」,引發現場一陣莞爾。

烏俄戰爭誰獲利?

現場開放提問時,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表示,戰爭通常對發動者有利,2月爆發至今的俄烏戰爭,美國是最大的贏家、獲利者,他擔憂如此一來,是否會帶給美國決策者錯誤印象,認為台海戰爭爆發也將有利可圖?

陸克文回答,俄烏戰爭帶給全球極大的損害,這場戰爭明顯由普丁迅速決策,但世界也看到烏克蘭的防禦中規中矩,反倒是俄羅斯戰事愈顯吃緊,而在這場戰事下,歐盟也藉此更為團結,他認為這場戰事的受害者,其實也包括美國,「我不同意美國受益」。

陸克文話鋒一轉,提及俄羅斯威脅使用核武器的議題,他覺得俄羅斯(與普丁)缺乏全球(和平)責任,「習近平也應努力勸阻」。

馬英九與陸克文意見不一致,他贊同美國在烏俄戰爭中受益的觀點,他也強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現得很稱職,只是馬英九好奇,在這場戰事開出第一槍前,烏俄兩國是否已嘗試過所有外交途徑,來解決對領土主張的歧見。

馬英九直言,台灣久未經歷戰爭,以台灣目前人口密集,(戰略)縱深小的特性,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後果相當可怕,他舉證美中在1972年簽訂的《上海公報》(Shanghai Communiqué),明文鼓勵兩岸進行對話,對此,「台灣領導人有責任」。

給習近平的建言

眾所矚目的中共二十大,已於10月24日閉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中國領導人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對此,高希均在會談最後,也邀請兩位對談人給予習近平一些建言,尤其是要如何「贏得台灣民心?」

陸克文回答,他認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之後,應該多利用國際會議場合(例如G20),與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見面、會談,穩定兩國關係,建立美中高階官員的對話,更讓全球的政治、經濟秩序回復常軌,至於兩岸關係,陸克文則建議「兩岸應恢復政治(溝通)管道」。

馬英九則呼籲,不論是中國民國現任或下任總統,都必須對中國釋出善意,避免軍事或其他挑釁,努力建立雙方共識,同步向前,他憶及,當初兩岸在針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時,「中國並未刁難(台灣)」,就是顯例。

是戰是和,存乎一心

這場會談歷時約25分鐘,討論熱烈,結束前,高希均也邀請陸克文在時機許可時訪問台灣,若有機會,再訪問中國,為兩岸和平盡心力。

高希均也曾於《遠見》專欄文章中,提及於2018年登上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Ship of Fools》一書(直譯是「一船笨蛋:自私的統領階層把美國推向革命邊緣」),此書作者為美國電視主持人卡森(Tucker Carlson),卡森在書中直指近年來精英領導的失敗。

卡森指出,戰爭、饑荒和疾病都不會毀滅一個國家,但領導人可以,只要決策錯誤,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者,還是會受到人民唾棄,證諸兩岸緊張現狀,未來局勢是戰是和,存乎領導人一心。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