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桃葉粽」 客家傳統古早味

坊間的肉粽,口味琳瑯滿目,帶您來嚐客家傳統粽,苗栗頭屋鄉的婦女,用傳統灶爐燒柴蒸糯米,還到山區採月桃葉,就地取材當作粽葉,不過因為月桃葉的處理過程非常耗時費工,現在已經不多見。

再過2個星期就是端午節,三合院前,婆婆媽媽坐在矮凳上,圍在一起包粽,粽子內餡,是客家庄常吃的蘿蔔乾、香菇、蝦米和絞肉,特別的是,綠色粽葉是採自山區的月桃葉。

採下的月桃葉,中間有一條長長的梗,包粽前,每一片粽葉都得要去梗,再汆燙,曬乾後才能拿來包粽,處理過程繁複費工,不過月桃葉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所以這群客家婦女,堅持就地取材,保留傳統古早味。

粽葉飄香,內餡也讓人充滿驚喜,用傳統的大爐灶,燒柴火,蒸糯米,還得用「船槳」來回不斷翻攪,這群傳統客家媽媽,不嫌費工麻煩,月桃葉包粽,只為傳承老祖先的好手藝。(民視新聞邱俊超苗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