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解》我的骨盆歪斜了嗎?常見7大「骨盆歪斜類型」10秒自我檢測

骨盆是全身的核心,一旦歪斜之後,連接骨盆的脊椎、頸椎、頭骨也會跟著歪斜,因此骨盆端正很重要!擁有30年以上整骨、針灸經驗,日本灸中醫院院長福辻銳記於《對症骨盆回正訓練》一書中,剖析7大骨盆歪斜類型,找出骨盆歪斜類型,幫助讀者精準校正骨盆,重回健康體態。以下為原書摘文:



理想骨盆狀態3條件

理想的骨盆狀態有以下3點:

  • 端正不歪斜

  • 適度緊繃

  • 充滿彈力

為了維持這些理想狀態,就必須使骨盆周遭的關節和肌肉變柔軟。尤其男性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關節和肌肉通常比較僵硬;換言之,男性骨盆周遭的關節和肌肉也容易變硬。

一旦骨盆歪斜之後,這種異常狀態就會定,難以恢復正常狀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重量訓練,卻未好好伸展,反而會造成過度鍛鍊,進一步造成肌肉更加僵硬。因此,各位男性讀者切記,除了重量訓練,也要勤做伸展運動,以維持關節、肌肉、骨盆的彈性。



7大骨盆歪斜類型

骨盆歪斜有很多種類型,不過基本上造成歪斜的主因有3個:

  • 日常生活中的習慣

  • 過往的運動習慣

  • 過去病史(受傷或生病等)

開始進行骨盆回正訓練前,請先找出自己骨盆歪斜的原因,接著確認歪斜的類型。確認歪斜類型的方法有:

  • 透過鏡子從不同角度檢視全身

  • 為自己拍照

  • 請他人觀看

確認歪斜類型時,務必客觀檢視自己。此外,以下有各類型該注意的事項,也請一併確認。

TYPE A 骨盆旋轉
髂骨移位的狀態。骨盆旋轉導致腰椎跟著旋轉,為了維持全身的平衡,最終胸骨也會跟著旋轉。

  • 左右腳的腿長不同。

  • 腰部凹陷處左右不對稱。

  • 鞋子左右腳磨損狀態不同。

  • 單側膝蓋和肩膀感到負擔。

  • 吃飯時總是使用單邊咀嚼。

  • 走路時左右步伐大小不同。

  • 單腳跳時會偏離中心點。

TYPE B 骨盆左右高度不同
骨盆一邊較高,另一邊較低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頸部和腰部也會跟著歪斜,造成肩膀僵硬和腰痛等症狀產生。

  • 肩膀左右高度不同。

  • 腰部凹陷處左右不對稱。

  • 鞋子左右腳磨損狀態不同。

  • 脊椎彎曲。

  • 雙腳各自穿鞋的順暢度不同。

  • 臉部左右不對稱。

TYPE C 骨盆前傾
骨盆向前傾,會導致腰部呈反折狀態。這種歪斜類型容易出現在女性身上,對腰部、頸部、背部造成負擔,也會讓身體變形。

  • 腳趾容易長繭。

  • 腰痛。

  • 靠牆站立時,腰部和牆壁之間大約有一個拳頭的縫隙。

  • 身形纖瘦,但小腹突出。

TYPE D 骨盆後傾
骨盆向後傾常見於身體僵硬的人身上。在骨盆後傾狀態時,為了維持全身平衡,易造成駝背。

  • 步伐短。

  • 重心放在腳踝。

  • 臀部下垂。

  • 容易拇指外翻。

  • 無法做出劈腿動作。

  • 二頭肌鬆弛。

  • 容易駝背。

TYPE E 骨盆過寬
骨盆雖然可以自然張合,卻始終處於張開的狀態。這種類型常見於有生產經驗的女性。

  • 下半身肥胖。

  • 下腹容易突出。

  • 容易變胖。

  • 膝蓋和肩膀感到負擔。

  • 容易水腫

  • 躺時雙腳腳趾自然朝外打開90度以上。

TYPE F 骨盆狹窄
此為骨盆閉合的狀態。通常男性骨盆較狹窄,但如果過於狹窄,易累積精神壓力。

  • 下半身纖瘦。

  • 不易變胖。

  • 容易焦慮。

  • O型腿。

  • 脊椎彎曲。

  • 失眠。

  • 女性生理期不順等。

TYPE G 骨盆左傾或右傾
此為髂骨向前後移位的狀態。隨著骨盆移位,腰椎、頸椎也會跟著移位,進而造成肩膀僵硬、腰痛、頭痛。

  • 翹腳時左右腳感受不同。

  • 走路時腰帶會轉動。

  • 肚臍不在中央。

  • 左右兩邊側坐的感受不同。

  • 轉頭時左右側的感受不同。

  • 平躺時雙腳張開狀態不同。




(本文摘自/對症骨盆回正訓練:日本名醫親授!每天只要1分鐘重啟骨盆自癒力,改善健康、雕塑體態、提升工作&運動表現,一次到位/晴好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遠離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
膝蓋「痠痛又卡卡」看醫生要怎麼說?醫教你「1招」做記號能速診斷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有圖解》我的骨盆歪斜了嗎?常見7大「骨盆歪斜類型」10秒自我檢測